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在2023 CODHy China会议隆重发布!

2023-06-10作者:CMT快讯资讯





编者按:

2023年6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从辩论到共识(CODHy CHINA)大会在中国上海如期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荟聚一堂,共同探讨代谢病领域的最新研究及热点话题。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宁光院士,国际知名专家Itamar Raz教授、Zachary T.Bloomgarden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委王卫庆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朱大龙教授等共13位顶级专家上台发布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1] (以下简称“《指南》”)。

从左至右,各位专家姓名依次为:吴胜利、杜建玲、刘建民、汤旭磊、刘礼斌、王卫庆、朱大龙、宁光、Zachary T.Bloomgarden、Itamar Raz、 严孙杰、秦映芬、王育璠


宁光院士为会议致辞


《指南》背景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经过多年运行,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近1600家医院加入MMC,超1000家MMC收治患者,管理近200万糖尿病患者,覆盖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9年,以MMC建设和代谢病管理为核心的第一版指南发布以来,MMC标准化的代谢病诊疗模式在不断向前推进。配合400余项标准操作规程(SOP),MMC各中心坚持践行落实“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的核心理念并取得丰硕成果。

为使代谢病标准化管理模式更高效运行,现在第一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代谢病相关诊疗指南及最新循证证据,产生了第二版指南。该新版指南在代谢病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重要更新,补充了MMC产生的多项特色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降糖和心肾获益相结合的治疗路径,以坚实的科学证据和丰富的实践体会,不断将标准化的代谢病诊疗模式向前推进。



王卫庆教授 会议致辞并介绍MMC发展背景

新版《指南》有哪些具体更新值得关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新要点一

调整综合达标的标准,明确多种代谢病患者管理目标


《指南》定义综合达标应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血压<130/80 mmH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及过低的胆固醇水平可能增加恶性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老年人的LDL-C水平过低还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强调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疗中应达到适宜的血脂和血糖控制目标。

更新要点二

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肾风险,制定新的降糖药物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流程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KD:慢性肾脏病;DPP-4:二肽基肽酶Ⅳ;GLP-1:胰高糖素样肽-1;HbA1c:糖化血红蛋白;TZD:噻唑烷二酮类;SGLT2: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a.高危因素:年龄≥55岁,合并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b.CKD定义:eGFR<60 ml/min/1.73 ㎡或白蛋白尿(ACR≥30mg/g);c.若患者eGFR<30 ml/min/1.73 ,不建议使用SGLT2抑制剂及GLP-1受体激动剂


《指南》推荐: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高危因素(年龄≥55岁,合并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中的2个或2个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只要没有禁忌证,可选择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起始治疗,并且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合并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起始并全程使用SGLT2抑制剂。此外,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血糖情况或是否使用二甲双胍,只要eGFR≥30 ml/min/1.73 ㎡,推荐首选肾脏获益明确的SGLT2抑制剂,如果不能耐受,可选择GLP-1受体激动剂。若患者eGFR<30 ml/min/1.73 ,不建议使用 SGLT2 抑制剂及GLP-1受体激动剂(如上图)。

更新要点三

新增了早期降糖药物的联合治疗,更持久降糖,兼顾多重获益


《指南》指出:早期联合治疗可增加降糖作用的持久性,兼顾体重和心肾保护等临床效益。其中以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为代表的口服降糖药三联方案,覆盖糖尿病多重病理生理机制,且具有优化降糖、心肾保护、减重及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等作用,适用于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此外,Meta分析显示:固定复方制剂(FDC)能简化治疗方案,比自由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幅更显著,依从性更[2]

更新要点四

强调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LDL-C不宜降至过低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患者,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使LDL-C降幅30%~50%),并根据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此版《指南》强调:不可将LDL-C降至过低,应达到适宜的血脂控制目标,还新增了他汀类调脂药物及不良反应列表(如下表)。

常见他汀类调脂药物及主要不良反应


更新要点五

明确妊娠期糖尿病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及目标

 
妊娠高血糖的管理目标为: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1 h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除此之外,新版《指南》指出,当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期的诊室血压≥140/90 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值为诊室血压不低于110~130/85 mmHg。

更新要点六

完善MMC患者教育及管理制度,助力整个社会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患者管理教育包括院内教育和院外教育两部分内容,其质量高低关乎整个社会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成效。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系统教育可促进患者不断掌握疾病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接受糖尿病管理教育的患者其血糖控制优于未接受教育的患者。在全国十佳MMC开展的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临床实践中较高频率的随访(每年超过2次)可更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其中,年龄较轻、基线HbA1c较高的患者获益更大[3]

结语

经过6年多的运行,全国MMC管理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期待本次发布的第二版指南能为临床医生进一步指明管理和发展方向,形成更优秀的“中国特色”代谢病管理经验,让更多代谢病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请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37UzevGe8SetiiLeEhZjFA

2. Han S, Iglay K, Davies MJ, et al. Glycemic effectiveness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with fixed-dose combination or coadministered dual therapy of antihyperglycemic regimens: a meta-analysis[J]. Curr Med Res Opin, 2012, 28(6):969-977. DOI: 10.1185/03007995.2012.684045.

3.Zhao Q, Li H, Ni Q, et al. Follow-up frequency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analysis based on multicenter real-world data[J]. J Diabetes, 2022, 14(5):306-314. DOI: 10.1111/1753-0407.13271.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旨在满足您的医学信息需求,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NS编号 :CN-116376,过期日期2023-12-31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