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6月17日,第27届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CCCP血栓学组专场—血栓论坛热闹非凡,论坛云集了众多领域内大咖,涉及多个重要研究解读,如Bright-4研究、OPTIMA系列研究、PATH-PCI研究、OPTION研究等,也囊括了很多临床实用经验的分享如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ACS抗血小板治疗与消化道出血、COVID-19相关心肌的抗栓治疗、ACS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等话题。编者将部分要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A系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深度解读了Bright-4研究,Bright-4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研究者发起的开放标签的研究。该研究表明,在接受经桡动脉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比伐芦定+术后3 h高剂量延长注射的治疗方案与常规肝素单药治疗方案相比,可显著减少30天全因死亡和BARC 3~5型严重出血复合终点的风险。最后,韩雅玲院士简要介绍了该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曲鹏教授从缺血和出血评估、抗栓治疗、特殊情况的抗栓治疗、房颤抗栓治疗用药管理监测及出血的处理几方面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解析。他指出,ACS和(或)PCI合并房颤患者应在保证抗栓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三联抗栓疗程,继以OAC加单一抗血小板药物的双联抗栓治疗。三联抗栓疗程取决于缺血/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具有抗凝指征,推荐卒中预防剂量的OAC单药治疗。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杨丽霞教授进行了题为“PCI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演讲。她表示,随着证据的积累,ACS/PCI患者DAPT疗程更倾向于个体化决策。第一,缩短双抗疗程。充分评估患者缺血与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DAPT疗程,半年或1年。第二,氯吡格雷降阶治疗,PCI后1个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降阶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第三,替格瑞洛单药进展:多项PCl后停用阿司匹林,保留替格瑞洛的研究均证实,SCAD和ACS患者,DAPT 3~6月后停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风险。指南推荐对于PCI术后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更加明确和积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围绕“ACS抗血小板治疗与消化道出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指出ACS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较高的消化道出血风险,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心内科医生对缺血的关注度远高于出血风险,但出血和缺血均影响患者的预后,所以我们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兼顾出血和缺血,动态和全程管理,及时发现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ACS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需要MDT,采用遵循指南的个体化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晋青教授从DAPT持续时间的长期探索、DAPT短疗程及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真实世界DAPT及评分的指导价值、影响DAPT的残余风险因素、评分联合标志物对DAPT的指导价值这5方面对抗栓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他表示,DAPT持续时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最佳持续时间尚无定论。短疗程DAPT后,维持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可减少出血风险。个体化DAPT持续时间,首先根据指南明确最短持续时间,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缺血/出血风险动态评估与调整。个体化DAPT持续时间,可选择合适的评分方法评估,并关注患者的残余风险。DAPT评分联合残余风险标志物评估缺血、出血风险;精准指导抗栓治疗值得深入研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洪教授指出,COVID-19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等血栓事件风险升高。对COVID-19住院患者推荐积极抗凝,无抗凝禁忌证者均推荐应用抗凝治疗。肝素类药物优于口服抗凝药,低分子量肝素优于普通肝素。对于需要低流量氧疗、不需要入住ICU的住院成年、非妊娠患者,若D-二聚体水平升高、无额外出血风险,推荐应用治疗剂量的肝素。对于需要入住ICU或需要高流量氧疗的成年患者,推荐应用预防剂量的肝素。在决定抗凝强度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栓-出血风险的个体化评估:出血高风险患者酌情降低抗凝强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鸿谊教授表示阿司匹林虽然有抗血小板作用及抗粥样硬化作用,但也会使胃肠道损伤,削弱内皮PGI2的天然抗栓作用,导致血管收缩,其具备两面性和局限性。吲哚布芬的潜在优势在于对PGI的天然抗栓作用影响小,胃肠道耐受好,可逆、出血风险低。因此,OPTION研究旨在探讨肌钙蛋白阴性并接受DES置入的冠心病患者中,使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的临床获益。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相比,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了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12个月净不良事件风险下降27%。这是国际上探索在P2Y12受体抑制剂基础上替代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型RCT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李春坚教授系统对OPTIMA-1至OPTIMA-6从立项依据、研究的入选流程、具体方法及研究结果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OPTIMA-1研究显示,输注新鲜血小板可逆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建议ACS患者外科术前最多停服阿司匹林3天,较原指南推荐缩短6天。OPTIMA-1研究被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2英国服用抗栓药物者出血治疗指南、2016英国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专家共识、2017英国血小板输注指南、2018、2019两部法国择期和非择期手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2016北美抗栓治疗专家共识、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引用。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翔教授表示对于“血小板功能指导的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目前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有限,临床应用仍面临着挑战。此外,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显示,特别是根据血小板功能抗血栓治疗,有可行的优化策略。PATH-PCI研究结果也显示年龄、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临床特点,对血小板功能指导的优化策略及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策略不仅参考血管功能检测的结果,还要参考临床特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从ACS/PCI患者抗栓治疗面临的挑战、阿司匹林SAPT疗程探索之路、P2Y12受体抑制剂单抗的探索、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外指南异同四方面进行了分享,她指出随着证据的积累,ACS/PCI患者DAPT疗程更倾向于个体化决策。阿司匹林单药有减少出血风险的可能,但是对于ACS患者,早期停用P2Y12受体抑制剂有增加心肌梗死风险的可能。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存在可靠的理论依据。PCI后停用阿司匹林保留氯吡格雷在不同患者中结论不一致,尤其ACS患者,并未增加临床净获益且有增加缺血风险的趋势。多项PCI后停用阿司匹林,保留替格瑞洛的研究均证实,SCAD和ACS患者,DAPT 3~6月后停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风险。指南推荐对于PCI术后缩短DAPT保留P2Y12受体抑制剂的推荐,更加明确和积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波教授系统梳理了凝血因子Ⅺ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他表示FⅪ因子是止血和血栓分离的关键因子,抑制FⅪ因子可以做到“抗凝与出血分离”,FⅪ临床Ⅱ期试验并不能确定新药物的疗效,但在安全性、药效学和动力学方面令人放心,有望进展到Ⅲ期研究。需要更多研究确定FⅪ抑制剂是否至少与DOACs一样有效。FⅪ抑制剂未来可应用于以下领域:对口服抗凝剂是禁忌证或其效用尚未确定的疾病;预防血液透析中ESRD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防医疗设备上的凝血,如中心静脉导管、机械心脏瓣膜,或心室辅助装置;用于出血高危风险的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与单抗血小板治疗或双抗血小板治疗联合使用。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文琪教授对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他指出左心室血栓的治疗,美国多部指南进行了推荐,2013年AHA STEMI指南(二a类推荐,证据级别:C)推荐,对于STEMI合并无症状LV附壁血栓患者,建议给予3个月VKA抗凝治疗,当VKA与DAPT联合使用时,目标INR为2.0~2.5。2014年AHA美国卒中协会卒中指南(I类推荐,证据级别C)推荐,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生AMI后合并LV附壁血栓,建议给予3个月VKA抗凝治疗,目标INR值为2.0~3.0;不能耐受时,可用低分子量肝素、NOACs等替代(无证据支持)。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推荐,对于前壁心肌梗死和明确LVT的患者,在DAPT基础上联合VKA抗疑治疗3~6个月。
中国医学论坛报焦桐拍摄并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