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优效安全、全面覆盖——周承志教授和姚煜教授共同解析斯鲁利单抗在晚期肺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5-01-20作者:CMT-CC资讯



近日,复宏汉霖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抗PD-1单抗斯鲁利单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化疗用于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一线治疗。这是斯鲁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的第五项适应症;由此,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后,斯鲁利单抗适应症全面覆盖晚期肺癌一线治疗,凭借其优异疗效和良好安全性,造福广大中国患者。


值此契机,我们有幸邀请到我国肺癌领域著名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接受专访,结合ASTRUM系列研究数据,分享斯鲁利单抗真实世界应用体会,解析其在晚期肺癌一线治疗领域能够全面获益的原因,展望新循证格局下的优化实践策略。本文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video



显著获益,脑转更优

——ASTRUM-002研究力证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晚期nsq-NSCLC应用优势




01 近期,斯鲁利单抗成功获批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q-N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请您对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ASTRUM-002研究结果进行点评。


周承志教授:斯鲁利单抗ASTRUM系列研究一路走来,从ES-SCLC到sq-NSCLC,再到nsq-NSCLC,不断成功“闯关”,如今其适应症已实现晚期肺癌一线治疗“全覆盖”。


ASTRUM-002研究是一项三臂、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位随访约23个月时,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1.0个月,显著降低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45%(HR=0.55,95% CI:0.430~0.694,P<0.0001)。通常而言,HR达到0.7~0.8提示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ASTRUM-002研究主要终点PFS的HR低至0.55,展现超乎预期疗效的同时,有力证实了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优势。

同时,晚期nsq-NSCLC更易发生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ASTRUM-002研究中,对于脑转移这一特殊人群,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依然带来了明确的生存获益,其中位PFS长达8.1个月,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49%(HR=0.51,95%CI:0.296~0.866,P=0.0115)。

此外,在多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探索研究中,并非所有免疫治疗方案的PFS获益均能转化为OS获益。而此次ASTRUM-002研究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显著的PFS获益成功转化为OS获益,其中位OS突破了2年,长达25.0个月,降低了死亡风险32%(HR=0.68,95% CI:0.511~0.913,P=0.0097),为广大患者实现了长生存的希望。

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并未明显增加严重毒副反应,≥3级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71.5% vs 67.9%),且发生率≥5%的≥3级TEAE主要为血液学毒性、通常认为多与化疗相关。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率分别为30.4%和12.4%,未见新发安全性信号,不良反应可控可管理。

综上所述,基于ASTRUM-002研究结果,斯鲁利单抗为晚期nsq-NSCLC一线治疗带来了全新选择。至此,在肺癌这一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中,斯鲁利单抗凭借全面覆盖的一线治疗适应症,为广大晚期患者提供了疗效与安全性良好的治疗优选。


疗效突出,安全可控
 ——斯鲁利单抗真实世界应用与RCT表现一致



02 目前,晚期肺癌一线治疗已全面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多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获批上市,显著改善了广大患者预后。请您谈谈在真实世界实践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用药体会。


承志教授:近年来,免疫治疗为晚期肺癌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创新型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在晚期肺癌一线治疗中的出色成绩有目共睹,其在全球ES-SCLC领域带来的里程碑式突破仍令人记忆犹新。凭借ASTRUM-005研究,斯鲁利单抗打破了既往PD-1单抗“屡战屡败”的僵局,开辟了全球首个PD-1抑制剂临床应用于ES-SCLC一线治疗的先河。同时,ASTRUM-004和ASTRUM-002研究分别证实了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在晚期sq-NSCLC以及nsq-NSCLC患者中均实现了显著的疗效获益。


从近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斯鲁利单抗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上述一系列随机对照试验(RCT)总体一致,在部分患者中甚至更优。例如,ES-SCLC患者多为重度吸烟、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过去认为这类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对更高,但事实上我们观察到,斯鲁利单抗并未明显增加风险,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亦可控可管理。

总体而言,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在ES-SCLC、晚期sq-NSCLC和nsq-NSCLC一线治疗领域均可为患者实现PFS和OS的双重获益,在部分特殊人群中疗效更优,且临床总体安全可控。伴随此次nsq-N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获批,相信斯鲁利单抗将凭借良好的普适性和可及性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姚煜教授对于晚期sq-NSCLC和nsq-NSCLC,多款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近期,斯鲁利单抗成功获批晚期nsq-N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继sq-NSCLC和ES-SCLC之后,实现了晚期肺癌一线治疗全面可及。回望ES-SCLC领域,基于IMpower 133和CASPIAN研究,PD-L1抑制剂开启了免疫治疗;但两款明星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的探索却折戟沉沙;而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凭借ASTRUM-005研究带来了中位OS 15.8个月的突破性获益,成为全球首个获批ES-SCLC适应症的PD-1抑制剂,并成为CSCO指南优选推荐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


真实世界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免疫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的显著疗效。以斯鲁利单抗为例,其联合化疗具有与期RCT一致的生存获益。晚期sq-NSCLC一线治疗中,有接受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者PFS长达数年,且高龄、脑转移患者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晚期nsq-NSCLC一线治疗中,ASTRUM-002研究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PFS和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且其在脑转移这类特殊人群获益突出。临床实践中,nsq-NSCLC脑转移发生率高于sq-NSCLC,ASTRUM-002研究在设计之初就将脑转移作为随机分层因素,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取得了8.1个月的中位PFS,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49%,为非鳞NSCLC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


此外,许多ES-SCLC患者初诊时一般情况较差,且部分合并癌痛。斯鲁利单抗带来更长生存的同时,也在合并明显癌痛患者中体现了较好疗效,赢得了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双丰收”。


安全性方面,ICIs临床常见的irAEs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皮疹、腹泻等,斯鲁利单抗的这些irAEs一般程度较轻、易于控制。免疫相关性肺炎危险性相对更高,且通常需与肺部感染、放射性肺炎等鉴别诊断,斯鲁利单抗在临床实践中的相关发生率总体上并不高,使患者能够较平稳地完成免疫联合化疗及后续的免疫单药巩固治疗。


综上所述,斯鲁利单抗现已成为我国晚期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斯鲁利单抗及其联合治疗模式将造福更广泛的晚期肺癌患者。



优异机制,高效低毒

——斯鲁利单抗实现晚期肺癌一线治疗全面获益




03 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肺癌全人群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实际上并非所有ICIs均能为ES-SCLC和NSCLC患者提供好的治疗选择。斯鲁利单抗凭借多项关键性Ⅲ期研究,实现了ES-SCLC、晚期sq-NSCLC和nsq-N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全面覆盖。对此,您认为斯鲁利单抗能取得全面获益的原因有哪些?


周承志教授:肺癌领域获批的多款ICIs中,斯鲁利单抗是首个取得ES-SCLC一线治疗OS阳性结果的PD-1抑制剂,把过去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究其原因,药物内在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优势至关重要。斯鲁利单抗将野生型IgG4亚类抗体第228位丝氨酸替换为脯氨酸(S228P),避免了“半分子交换”现象的发生,助力其稳定发挥药效。同时,斯鲁利单抗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较弱、有一定的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效应,与PD-1的结合表位面积较大、亲和力高的特点,有效提高了其抗肿瘤活性。



凭借ASTRUM系列研究成果以及真实世界临床应用中所展现的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斯鲁利单抗充分验证了其结构创新优化带来的药理学优势。在一众ICIs中,斯鲁利单抗此次成功实现晚期肺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全覆盖”,在改善广大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同时,推动了全球肺癌诊疗事业蓬勃发展,也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添砖加瓦。期待斯鲁利单抗早日实现国家医保全面覆盖,可及性进一步提高,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姚煜教授:我们看到,在NSCLC领域中取得显著获益的ICIs在ES-SCLC领域并不一定能成功,这与药物本身的结构、作用机制等息息相关。比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ES-SCLC都以阴性结果告败,原因可能有很多。随着nsq-NSCLC新适应症的获批,斯鲁利单抗适应症已全面覆盖晚期肺癌一线治疗。分析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独特稳定的药物结构和较低的免疫原性为斯鲁利单抗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础;其二,斯鲁利单抗有更强的内吞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早期强免疫应答效应,实现更为强效持久的肿瘤缓解。

回顾斯鲁利单抗在晚期肺癌一线治疗领域的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PFS Kaplan-Meier曲线均在早期(1~1.5个月左右)开始分离,提示接受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在抗肿瘤治疗的早期阶段即实现了强免疫应答效应,大幅延缓疾病进展的同时,实现了稳健的长期生存获益。随着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全面覆盖,未来广大晚期肺癌患者长生存的愿景可望且可及。


循证引领,个体治疗

——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nsq-NSCLC有望惠及更广泛患者




04 凭借此次晚期nsq-N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的成功获批,斯鲁利单抗有望于2025年获肺癌领域权威指南推荐。请您谈谈这对临床实践有哪些意义?


姚煜教授:CSCO等权威指南为我国肺癌诊疗提供了明确指导,持续推动着临床实践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随着此次适应症的获批,斯鲁利单抗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q-NSCLC患者提供了一线治疗全新选择,并有望于2025年获肺癌领域权威指南推荐。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斯鲁利单抗纳入权威指南将为其一线治疗晚期nsq-NSCLC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意见。面对确诊为晚期nsq-NSCLC的患者,依据权威指南的推荐意见,临床医生将更有信心选择选择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进行一线治疗。同时,权威指南的推荐也将助力提升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治疗治疗方案的同质化、规范化发展,从而提升我国晚期nsq-NSCLC整体诊疗水平。


对于患者而言,斯鲁利单抗纳入指南意味着他们将更有机会接受到这一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到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在延缓疾病进展和延长生存期方面的优势,从而在治疗过程中更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依从性。



此次适应症的成功获批为斯鲁利单抗在晚期nsq-NSCLC一线治疗领域实现了良好的临床可及,并有望获2025年权威指南推荐,成为晚期nsq-NSCL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相信未来在权威指南的引领下,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将在真实世界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验证其对晚期nsq-NSCLC患者,尤其是脑转移等预后较差患者群体中的临床价值,助力个体化治疗和更优获益。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斯鲁利单抗纳入权威指南后,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和经济性,造福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专家介绍


周承志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重症肺癌”的概念,并牵头发表第一版“重症肺癌国际共识”“肺癌合并COPD诊疗国际共识”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CROC)秘书长兼青委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重症专委会主委


第二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肺癌领域杰出贡献奖”、第五届“羊城好医生”第一届“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



姚煜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华肿瘤学会姑息治疗学组副组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委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抗肿瘤监测专委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理学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委

CACA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陕西医学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JCO中文编委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