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为晚期肺鳞癌患者提供新治疗方案!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团队成果见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丨肿瘤研究展播

2025-03-20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Sintilimab with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hase 2 clinical trial

信迪利单抗联合短程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发表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14.7)

通讯作者:王慧娟

第一作者:张米娜

主要作者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推荐理由


肺鳞癌患者多为老年男性有吸烟病史,往往合并慢性疾病,对标准治疗的耐受较差;该研究通过为患者做“减法”,应用短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出色的安全性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解读


张米娜医生:免疫治疗为肿瘤疗法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4~6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肺鳞癌的一线标准治疗;这种联合疗法为患者带来长生存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觑;因此,化疗联合免疫的最佳模式仍亟待进一步探索。由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王慧娟教授牵头,联合河南省内5家地市级医院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的单臂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于2022年WCLC上做了初步的疗效报道,并于2024年2月19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


这项临床试验是在未经治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中开展的,一线接受2个周期白蛋白紫杉醇 260mg/m2+卡铂(AUC=5)方案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共入组48例患者,46例纳入安全性分析集,44例纳入疗效分析集,中位随访24.2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中位无进展生存(PFS)达到了11.4个月,次要研究终点:客观缓解率(ORR) 70.5%,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 13.6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27.2个月;安全性更佳,≥3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0.9%,无治疗相关5级事件发生。免疫相关治疗不良反应(irAE)的发生率为30.4%,另外,该研究还进行了生物探索性分析,发现基线存在BRCA2, BRINP3, FBXW7, KIT或RB1突变的患者,PFS期更短;同时对血浆ctDNA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线ctDNA阴性或在C2周期ctDNA达到清除的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和PFS,这预示着ctDNA的早期动态变化和清除可能可以用来指导患者个体化的诊疗。


专家点评


王慧娟教授:肺鳞癌约占肺癌的25%~30%,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因其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且病灶常侵犯大血管,抗血管生成药物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治疗一度停滞不前;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兴起,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了长生存的希望。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肺鳞癌的标准一线治疗,但免疫与化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不应该仅仅是两种方式的简单叠加,既往的研究显示,化疗药物化疗通过杀死肿瘤细胞,释放肿瘤抗原,抑制免疫抑制细胞,激活免疫效应细胞,调节免疫微环境等来激活免疫反应,与免疫治疗有着协同增效的作用;但过量的化疗会直接或间接的杀伤免疫细胞,减少循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量,阻碍了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因此,联合治疗时化疗药物的最佳剂量,最适合的周期数等都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Ⅱ期临床研究,立足于临床实践,着眼于优化免疫联合治疗模式,与标准化疗周期数4~6个相比,试验设计为采取缩短化疗周期数(2个化疗周期)联合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无论是主要研究终点PFS期还是次要研究终点ORR,OS,DOR等数据,都取得了不劣于标准治疗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在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性终点结果中发现:ctDNA在基线阴性或在C2达到清除的患者有着更佳的疗效和PFS;这些分析提示对血浆ctDNA的动态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对治疗的应答情况,动态监测中,ctDNA清零提示患者预后更好,这可能可以用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适应性治疗。研究发现BRCA2、BRAIN3、FBXW7、KIT、RB1基因突变是患者,其中任何一个异常均会导致PFS结果显著变差,这一发现在之前的研究中也有报道,可能是晚期肺鳞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预后指标,值得进一步探索。


背后的故事


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Ⅱ期临床研究主要在2020-2022年开展并入组,同时在河南省内设立5家地市级医院作为分中心,是一项多中心参与的临床研究。在筛选入组人群,跟进患者治疗和保障研究顺利完成上做了非常多细致的工作。对于不能按时到主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分中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保证研究的脱落率极低,4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仅有3例脱落。为保证研究顺利进行,各研究中心积极配合,每个中心都由专职负责医生,在研究随访和数据记录上由CRC线上督导,研究过程中通过定期开线上会议保障研究方案执行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提示研究者的重视和积极的督导是保障IIT研究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简介


张米娜
第一作者

河南省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初保肺癌康复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

河南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常委

河南抗癌协会呼吸与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王慧娟
通讯作者

河南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呼吸内科二病区负责人

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期间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每年参与国际会议投稿3-4篇,近年来工作重点在IIT研究,个人牵头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5项,目前都在顺利进行中。

学术任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学交流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初保肺癌康复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委,中初保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团队介绍



马智勇教授成立了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并担任首届主任,同时还担任河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常年致力于肺癌的临床科研工作,在国内享有盛誉。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在马智勇教授/王慧娟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凝聚力强、勇于创新胸部肿瘤内科诊疗团队。该团队还拥有十余年的临床试验经验,率先在院内承接国内外几十项临床试验,为国内外众多抗肿瘤药物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的上市做出了贡献。近年来,精心设计、良好组织实施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也取得良好的成果和反响,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