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7%~8%,发生胎膜早破的平均孕周为30~32周。双胎合并PPROM的处理类似单胎合并PPROM的处理。包括期待疗法、宫缩抑制剂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促胎肺成熟的治疗以及硫酸镁保护胎儿神经系统。然而双胎还有特殊性,首先,胎儿可能较同期的单胎妊娠发育更小、宫内耐受性差,所以娩出后的早产相关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另外,双胎发育的特点,特别是双卵双胎,发生PPROM时可能仅涉及其中一个羊膜腔,所以要加强监护,注意已经破膜的羊膜腔的羊水量,预防感染,防止累及另一羊膜腔。
无论单胎或者多胎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用宫缩抑制剂延迟分娩仍然存在争议。尽管宫缩抑制剂可抑制宫缩,但它对延长孕周、改善早产儿作用并不确定。有指南指出不推荐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性使用宫缩抑制剂。宫内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两者互为因果。单胎未足月胎膜早破应用抗生素治疗已被深入研究且证实益处良多。但对于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发现双胎合并PPROM的孕妇,采用了宫缩抑制剂+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方案,是延长破膜至分娩间隔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及延长了这段间隔后,新生儿近远期并发症是否有降低。然而临床处理上的矛盾是延长破膜至分娩间隔,增加感染概率,例如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各种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产妇败血症。所以亦有学者不支持过多地使用宫缩抑制剂,认为及早终止妊娠,有利于母儿安全。
关于糖皮质激素已被证实在单胎早产中可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脑室内出血。研究报道500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胎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单胎及双胎的新生儿死亡、肺发育不良及脑室内出血的风险。硫酸镁可作为神经保护剂,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可对可能分娩的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应用硫酸镁保护胎儿神经系统预防脑瘫。
不管是单胎还是多胎,指南均推荐权衡早产与继续妊娠的宫内感染、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等风险,建议34周终止妊娠。妊娠34周之前发生胎膜早破,推荐继续妊娠,除非能证明胎儿肺成熟。尽管对于保胎药是否应用于双胎胎膜早破,尚无一致看法,但单疗程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与抗生素推荐用于24~34周。
足月胎膜早破明确诊断后,应评估母胎状况,排除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早剥、胎位异常、母体并发症等。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宫内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双胎足月胎膜早破宜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应遵循产科指征。
一般来说,双胎妊娠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6周,50%双胎妊娠者在孕37周前分娩。指南指出与同孕周单胎妊娠相比,孕31~32周的双胎妊娠胎盘成熟早,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提前达到成熟标准,提示双胎妊娠胎儿肺发育成熟明显早于单胎,因此双胎终止妊娠时间应不同于单胎妊娠,但应注意的是,双胎妊娠两胎儿肺的成熟度经常是不一致的,需要综合评估两个胎儿各自的情况。
妊娠34周之后发生的胎膜早破,围生期并发症主要是绒毛膜羊膜炎和脐带受压所致的胎死宫内,所以多建议终止妊娠;胎膜早破发生在32~34周,若证实胎儿肺发育成熟,可选择终止妊娠;若胎肺不成熟,使用单疗程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后可选择终止妊娠。对于远离足月(24~31周)的双胎PPROM,临床处理与单胎妊娠相似。鉴于32周前分娩,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除外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等前提下,推荐保守治疗使孕周延长,单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性使用宫缩抑制剂和抗生素。对于无生机的胎膜早破(<24周)的处理,双胎妊娠目前没有规范方案,应对此类患者详细告知风险及利弊,取得知情同意后,根据母胎状况、围产中心和NICU医疗水平及孕妇本人和家属的意愿等方面进行决策。
来源:人卫妇产科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