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GC2020 | 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分论坛亮点集锦来啦~

2020-11-0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2020年10月31日,为期2天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恰逢消化病学分会成立40周年,邀请了包括樊代明院士、李兆申院士在内的多位顶级大咖针对学科综合治疗中的热点及临床治疗中的难点问题授业解惑,奉献了一场消化领域的顶级知识盛宴。

除主委论坛外,大会也根据消化学科各专业的发展需要,设立了包括病、肿瘤、胃十二指肠病、肝胰疾病4个专家论坛,以及肝胆疾病、营养、动力+功能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病理、食管、肿瘤、幽门螺杆菌等多个分论坛,让更多的专家围绕本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充分发表学术论点,争鸣学术思想,交流学术成果。《中国医学论坛报》精选部分亮点内容供医生朋友们学习交流。

肠病专家论坛
有效控制IBD——我们还缺什么?


吴开春教授.png

吴开春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吴开春教授谈到,炎症性肠病(IBD)在当前还无法治愈,我们力求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这就需要使用安全、有效、作用于新靶点的药物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还需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可以长期维持治疗。对于药物的选择,应基于疾病并发症的风险性、患者共患病和肠外表现来选择生物制剂。其治疗目标是短期内诱导缓解,并在长期维持缓解。但克罗恩病(CD)患者在长期维持治疗中存在诸多困境,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治疗普遍出现继发性应答,IBD患者的不同治疗药物有罹患肿瘤和严重感染的风险。IBD患者教育也是持久战,由于该病病因不明,病程长,疾病症状反复发作,长期患病的状态可对患者的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产生影响。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改善疾病症状,缓解疾病对个人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专家论坛
内镜下十二指肠腺瘤(早癌)的诊断和治疗

 

李鹏教授.png

李鹏教授

 

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介绍,十二指肠腺瘤可分为壶腹部和壶腹部两种类型。壶腹部腺瘤的内镜诊断主要有2方面,包括病变的大小和颜色。内镜活检还存在一些争论,焦点在于切除后的瘢痕会纤维化。利用放大内镜观察微血管、微结构、结晶紫染色、白色不透明物质,对于判断病变的性质是常重要的。非壶腹部腺瘤的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壶腹部腺瘤的内镜诊断包括十二指肠镜+活检及超声内镜。其内镜治疗包括内镜切除和外科手术。内镜治疗可能出现穿孔、出血的情况,可以通过手术中少量打气或换用二氧化碳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此外,内镜治疗的并发症还包括胰腺炎、胆管炎、胆(胰)管狭窄,可通过预防性置入胰管支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胃十二指肠病专家论坛
Hp根除对胃黏膜的影响


吕宾教授.png

吕宾

 

浙江省中医院吕宾教授谈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炎症,内镜下的相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黏膜肿大蛇形、白浊黏液、点状发红及鸡皮改变;既往感染则表现为地图样红斑。Hp根除可减轻胃黏膜急慢性炎症,改善萎缩,虽然不能逆转肠化,但可逆转其进展,改善胃前病变,因此,可以通过根除Hp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但部分患者根除Hp后仍有胃癌发生,这类患者的胃癌常呈“胃炎样”表现,边界模糊、癌特征不明显,需要仔细观察。总体来说,根除Hp感染越早,胃黏膜的获益越大,根除Hp可预防胃癌,但仍需注意根除后胃癌的识别。

 

动力+功能性疾病论坛
中国GERD 2020年共识意见解读


邹多武教授.png

邹多武教授

 

在“动力+功能性疾病”论坛上,大会专门邀请5位参与中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 2020年共识意见编写专家对GERD的症状诊断、检查方法、抑酸治疗、非抑酸治疗以及食管外症状与合并症等方面内容展开全方位解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邹多武教授指出,本次共识意见的更新延续了症状学及传统诊断方法部分,并对新的诊断及评价方法进行阐述。由于新的抑药物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面世,为GERD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增加了P-CAB的临床研究证据。近年来国内抗反流的内镜手术及外科手术逐渐增加,本共识针对其疗效及适应证进行阐述。难治性GERD和食管外症状的患者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难题,现有证据提示,对这些患者需进一步详细检查及评估,其处理需要个体化策略。

 

炎症性肠病论坛
溃疡性结肠炎个体化治疗的选择与实践

 

钱家鸣.png

钱家鸣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钱家鸣教授谈到,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UC)患病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9年,ACG成人UC指南中提出不良预后高危因素包括诊断年龄小于40岁、广泛结肠型、血清白蛋白低、住院患者、CRP值升高、内镜结果严重。在指南的指导下,遵循个体化治疗是UC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① 根据UC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② 根据是否合并高危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③ 根据是否合并肠外表现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④ 根据是否合并机会感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总的来说,每个UC的个体都有其不同的特性,疾病严重程度分层不能涵盖所有的疾病模式和类型,高危因素、肠外表现、机会感染、癌变、特殊人群等穿插在疾病的各个过程,需要仔细甄别对待,同时需要关注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权衡利弊风险,以及患者个体遗传背景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期望未来能够设计更好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指标做到精确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整理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