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严福华教授 | 注重临床循证证据更新——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影像学部分解读

2020-02-11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影像学解读

2019年1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又正式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的指导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牵头,共有70余名肝癌诊疗领域专家积极参与,历经10月余最终得以发布。新版《规范》更加注重基于临床循证证据来进行更新。为帮助广大临床医生深入理解《规范》相关内容,本报邀请《规范》编写专家委员会各领域专家分别从影像、病理、外科、介入、放射、内科及中医药7方面进行解读。

本期我们邀请影像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严福华教授,就影像学CT和MR检查部分进行解读。


一、HCC的影像学表现

1、快进快出

影像学对HCC的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血供逐渐增加,门静脉血供逐渐减少,因此在CT和MR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表现为动脉期病灶有显著强化,门脉期和/或平衡期强化程度下降,密度或信号强度低于周边肝组织,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图1)。

1.png

图1 肝脏右前叶 HCC。MR增强动脉期(A)示肝脏S8段不规则形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呈高信号,门脉期(B)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组织(“快进快出”),并见边缘包膜呈环形强化。

在高危人群中具有这种典型表现者即可明确HCC的诊断[1],而AFP及其他生化指标的作用有限。此外,和其他实体肿瘤不同的是,穿刺活检得到组织病理学证据并非必须,而且穿刺活检有出血、肿瘤种植和假阴性结果的风险[2]

2、扩散受限

然而,也有一部分HCC并无“快进快出”的强化表现,主要是基于其特殊的病理细胞类型,如纤维板层型、硬化型、透明细胞型等。因此该版《规范》中特别强调了多模态MRI的应用。MRI的应用仅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但发展相当迅速,除了无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多方位的成像之外,功能成像方法如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等越来越成熟,特别是DWI,在小病灶的检出中具有很大价值,是动态增强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3]

DWI能在体反映水分子活动受限的情况,HCC由于肿瘤细胞增殖造成的细胞密度增加,导致水分子活动受限,因此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低信号(b值≥400 sec/mm2)。“扩散受限”也成为HCC诊断的一个重要的非血供特征(图2),而且有助于HCC和异形增生结节( DN)的区别。

2.png

图2 肝脏右前叶 HCC,和图1为同一病例。DWI上(A)示肝脏S8段病灶为明显高信号(箭头),ADC图上(B)呈低信号,边界清楚(箭头)。

由于DN的血供改变比较复杂,可以是动脉期低强化的表现,也可以是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的表现,因此定性诊断较为困难。DWI上的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绝大多数DN表现为等、低信号或略高信号,和HCC的明显高信号有所不同[4]

此外,DWI的检查也有助于动脉期“假强化”病灶的鉴别,因为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的“假强化”在DWI上往往是等信号的[5]

3、包膜样强化

在高危病人中,“包膜样强化”也被认为是HCC诊断的一个非血供特征。包膜表现为病灶周边光滑的、均匀的环形结构,在增强后门脉期和延迟期或者是移行期(肝胆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有强化表现。真性包膜由纤维组织构成,但HCC常有假包膜出现,由病灶周围受压的肝组织形成。真性包膜和假包膜在影像学上难以鉴别,因此称为“包膜样强化”。包膜的出现在高危病人中对HCC诊断的特异性较大,而且有助于HCC和胆管细胞癌的鉴别,因此仍被看作是HCC诊断的一个主要征象[6](图3)。

3.png

 图3 肝脏右前叶 HCC,和图1为同一病例。MR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期显示病灶呈不均匀低信号,边缘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箭头)。 

二、HCC影像检查方法

 新版《规范》强调了多期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异常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检出的结节,推荐的诊断工具包括US造影(CEUS)、动态增强CT、动态MRI(基于细胞外非特异性钆对比剂Gd-DTPA增强)和EOB-MRI(基于肝胆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的Gd-EOB-DTPA增强)。多期动态增强CT和动态增强MR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除了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严格制定之外,扫描期相的选择至关重要。动脉期往往是指动脉晚期,此时HCC病灶的强化最为明显,和背景肝实质之间的密度或信号差异最大,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延迟期的扫描延迟时间至少是3 min以后,此时可以进一步反映病灶强化廓清(wash-out)的改变,而且包膜的显示会更加清楚。

此外,新版《规范》中增加了“肝胆特异期常呈明显低信号”作为HCC诊断的依据之一。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肝胆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静脉团注后早期可以用于观察病灶的血供信息(类似于常规使用的Gd-DTPA)。它还可以通过肝细胞膜上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 1B3)吸收进入肝细胞(摄取率约50%),因此还可进行肝胆特异期成像(延迟20 min时)。90%的HCC不能摄取Gd-EOB-DTPA,在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因此不仅有助于HCC的诊断,而且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中也具有优势[7](图4)。

4.png

图4 肝脏右前叶 HCC。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A)显示S5段病灶明显强化呈高信号(箭头)。移行期(B)病灶呈低信号,边缘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箭头)。DWI上(C)病灶为明显高信号(箭头)。肝胆特异期(D)病灶呈明显低信号,边界清楚(箭头)。

Renzulli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I肝胆特异期低信号、动脉期强化以及扩散受限三个征象联合,对HCC诊断的敏感度达到96%,特异度为91.8%,而且在高级别DN的诊断中,敏感度达94.7%,特异度达99.3%,充分显示了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I在HCC诊断中的优势和潜能[8]

随着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影像学信息构建网络模型用于预测HCC的生物学行为、局部治疗疗效评价以及复发风险预测等等成为研究的热点。例如,微血管浸润(MVI)是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已经作为常规病理检查指标。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基于CT或MR图像(包括肝胆特异期图像)结合临床信息建立模型,可预测MVI的情况,将在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方面提供补充信息[9-11]。该版《规范》中也特别增加了该方面内容,相信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循证依据的不断增加,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Forner A, Vilana R, Ayuso C, et al. Diagnosis of hepatic nodules 20 mm or smaller in cirrhosis: 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the noninvasiv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logy, 2008, 47(1):97-104.

2.         Bruix J, Sherman M.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logy, 2005, 42(5):1208–1236.

3.         Xu PJ, Yan FH, Wang JH, et al. Added value of breathhold 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detection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esions compared with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alone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J].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9, 29(2): 341-349

4.         Xu PJ, Yan FH, Wang JH, et al. Contribution of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and dysplastic nodules in cirrhotic liver[J].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10,34(4):506-512.

5.         Vandecaveye V, De Keyzer F, Verslype C, et al. Diffusion-weighted MRI provides additional value to convent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for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Eur Radiol, 2009,19(10):2456-2466

6.         Tang A, Bashir MR, Corwin MT, et al. Evidence supporting LI-RADS major features for CT and MR imaging–based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J]. Radiology 2018, 286(1):29-48

7.         Choi JY, Lee JM, Sirlin CB. CT and MR imaging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rt II. extracellular agents, hepatobiliary agents, and ancillary imaging features[J].

    Radiology, 2014, 273(1):30-50

8.         Renzulli M, Biselli M, Brocchi S, et al. New hallmar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on Gd-EOB-DTPA MRI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 new diagnostic algorithm[J]. Gut, 2018, 67(9): 1674-82.

9.         Xu X, Zhang HL, Liu QP, et al. Radiomic analysis of contrast-enhanced CT predicts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 outcom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Hepatol, 2019, 70(6): 1133-44.

10.      Peng J, Zhang J, Zhang QF, Xu YK, Zhou J, Liu L. A radiomics nomogram for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risk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18, 24(3): 121-127.

11.      Feng ST, Jia YM, Liao B, et al.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ncer: a radiomics model using Gd-EOB-DTPA-enhanced MRI[J]. ER, 2019,29(9): 4648-4659

作者 |  严福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5.png

往期精彩内容

周俭教授 | 精准评估,优化治疗策略——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外科治疗部分解读

陈敏山教授 | 微创高效优势得到进一步认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局部治疗部分解读

曾昭冲教授 | 与时俱进、注重临床操作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放疗部分解读

任正刚教授 | 权威性与实用性并举——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内科治疗部分解读

华海清教授 | 中医药使肝癌治疗内容更丰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中医药部分解读

丛文铭教授 | 大力普及肝癌病理规范化诊断——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病理部分解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