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周胜华教授的文章清晰地介绍了洋地黄类药物与心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一种传统老药在现代心衰治疗中的恰当应用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现代心衰治疗中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评价和地位一直存在争议。由于不可能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所有的证据均来自对既往研究的荟萃分析、事后分析,以及心衰人群的注册登记研究。这些研究的局限性显而易见,难以做出肯定性决策。临床医师因此纠结于疗效、安全性和适用人群选择等实用的问题,这种纠结也显示了此类药物经久不衰的魅力。
心衰学堂专门介绍和探讨洋地黄类药物,旨在让读者了解中国心衰的特点及洋地黄的地位。
阅读一下今年发表的《2020年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可以发现在治疗药物应用上中国和欧美之间的一些明显差异,洋地黄即为其中之一。报告数据表明,出院时符合适应证患者使用率为29.3%,其中合并房颤或心房扑动者使用率为44.0%,不合并者使用率为26.8%。中国的使用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
自21世纪初,欧美对该药的推荐级别不断降低,近期则几乎完全排除在外,除非心衰患者伴有房颤。理由是在心衰的现代治疗中缺乏洋地黄有益的新证据。
然而,与此同时,自2007—2018年的3次中国心衰指南修订,关于洋地黄推荐和用法上,数十位参与讨论和决定的中国专家意见也是惊人的一致,秉持积极态度,给予较积极的推荐(ⅡA级),其理由是并没有证据可推翻经典DIG研究的结果,即地高辛长期应用有助于改善心衰症状和降低再住院,停药可能加重症状。
尤其重要的是,对洋地黄的认识也来自中国的长期实践和经验,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早在20世纪70年代该药和利尿剂就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主角。在此后数十年中虽然“金三角”等新药接踵出现,而洋地黄仍继续得到应用。
中国实践表明,地高辛不仅可用于金三角后仍有症状的患者,还可早期与利尿剂一起用于血压明显偏低的患者,尤其是扩张性心肌病,后者更多见于中国。
地高辛还在心衰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中,用作控制心率的基础治疗。长期维持宜采用小剂量,0.125~0.25 mg/d;老年、肾功能受损、低体重者0.125 mg/d。对于房颤,最大剂量可以达到0.375 mg/d,但仅限于短期应用。积极应用并不意味可疏于防范,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仍有必要。
黄峻教授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
★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