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0月11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急诊急性胸痛评估和处理专家共识决策路径,共识体现了以高敏肌钙蛋白(hs-cTn)检测为中心的临床决策路径(CDP),并以此区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
共识指出,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代表了一个hs-cTn连续的风险——没有检测到的水平可以认为是完全“正常”的。水平越高,与ACS相关的可能性就越大。连续hs-cTn检测,而不是使用99百分位阈值,对于确认心肌梗死的诊断至关重要。
hs-cTn检测应与快速临床决策路径结合使用。对于大多数急诊胸痛患者,这些路径允许在1~2小时内安全排除心肌梗死,从而促进低风险患者的快速处置和出院。
急诊胸痛评估和处理决策路径
该文件强调,对于急诊急性胸痛患者,初始评估应聚焦于心电图检查,迅速评估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或缺血的证据。
1、如果心电图显示有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或等同于STEMI的表现,按照2013年ACC/美国心脏协会(AHA)STEMI指南处理;
等同于STEMI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后壁STEMI;左束支传导阻滞或符合Sgarbossa标准的心室起搏节律;左束支传导阻滞或符合史密斯改良Sgarbossa标准的心室起搏节律;De Winter征象;超急性T波。
2、如果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段压低或T波倒置、aVR导联ST段抬高伴多个导联ST段压低、Wellen综合征,按照2014年AHA/AC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指南处理。
3、如果心电图有急性缺血或梗死的其他表现,建议请心内科急会诊,短期内多次做心电图检查,并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
4、如果心电图无缺血表现(非缺血心电图),则进入以hs-cTn为基础的临床决策路径,区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
急诊胸痛患者初始心电图评估
在心电图无缺血表现的患者中,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0/1小时、0/2小时流程和HIGH-STEACS路径判断为低危的患者,可提前出院,无须进一步接受院内诊断性检查。
虽然不建议对这些确定为低危的患者常规进行风险评分,但可疑考虑选择性地应用改良HEART评分或EDACS来进行评估,尤其是临床医生根据病史或就诊时的症状怀疑可能风险更高的患者。
对于希望对低危胸痛患者的急诊出院采取更保守办法的医院,可以考虑对低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
对于经风险评分评估为中危或高危(改良HEART评分≥4分或EDACS≥16分)的患者,可考虑进一步进行无创检查、早期门诊随访(30天内,如果可行,14天内)或出院后立即进行门诊无创检查。
采用“三级”hs-cTn路径(ESC 0/1小时或0/2小时流程)进行筛查后,大约有1/4的患者被评估为中危患者。
对于中危患者,建议3~6个小时复查hs-cTn检测:如果动态检测hs-cTn明显升高,表明为急性心肌损伤和可能是心肌梗死;如果hs-cTn无明显变化,在选择进一步无创检查时,应考虑之前的检查、症状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既往的hs-cTn水平、风险评分及是否可获得快速随访。
对于无须进一步检查即出院的患者,建议进行早期随访。
无须进一步检查即出院的标准是:hs-cTn无明显动态变化,且(1)近期检查(2年内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造影,或1年内负荷试验)正常;(2)症状不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3)hs-cTn的慢性升高与既往检测水平相比无变化;(4)改良HEART评分<4分或EDACS<16分。
需要注意的是,中危患者的风险高于“排除(rule-out)”患者,因为他们经常已有心血管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其他疾病,建议密切随访,最好是7天内。
对于在出院前接受无创检查但结果正常或评估为低危的患者,采用一个更长的随访时间窗是合理的。
对于出院前接受无创检查的患者,建议将其送入留观病房,作为住院治疗的替代方案。
症状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应考虑做冠脉造影。
负荷试验显示有中度或重度缺血的患者,或冠脉CT显示有阻塞性冠心病的患者,应进一步住院评估,强烈考虑冠脉造影。
对于经冠脉CT评估为临界阻塞性冠心病(狭窄<70%)、未归为高危的患者,在进行有创冠脉造影检查前,可考虑行CT血流储备分数或负荷试验。
对于负荷试验显示无或轻度缺血、非阻塞性冠心病或阻塞性冠心病但CT血流储备分数>0.8的患者,应考虑出院。
其中,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或冠脉钙化积分≥100分的患者,应启动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或冠脉钙化积分≥100分且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启动阿司匹林治疗可能也是合理的。
中危胸痛患者留观处理流程
对于经hs-cTn路径评估为高危的患者以及1~3小时内hs-cTn出现明显动态变化的患者,大多数需要住院和(或)在出院前请心脏专科会诊,建议采用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来进一步区分1型心梗、2型心梗、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肌损伤。
诊断为1型心梗的患者,应根据ACC/AHA STEMI指南和NSTE-ACS指南处理,建议心内科门诊密切随访、出院时转诊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诊断为2型心梗或急性心肌损伤的患者,应由最合适的医疗团队(内科、外科、心脏专科)收治,治疗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肌损伤的潜在诱因。由于该类患者后续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建议心脏专科门诊随访。
在管理慢性心肌损伤(hs-cTn升高但无明显动态变化)患者时,应个体化。这类患者无须常规住院或请心内科会诊,除非有住院指征(hs-cTn升高除外)。
由于慢性心肌损伤与潜在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对于近期未做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建议在心内科门诊随访时进一步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引起心梗脑梗的10个因素,3个不可改变,7个可以改变,看看都有哪些?
发现斑块或心肌缺血,就吃阿司匹林吗?周医生教你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在吃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手术期间该如何管理?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
胆固醇控制正常后他汀可以减量或者停药吗?胆固醇会不会降得太低?会不会有危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