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DKA治疗细节盘点:补多少液体、怎么补?胰岛素用多少?必须纠正碱中毒吗?

2023-12-01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之一,以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共同作用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


DKA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大量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寻找和消除诱因


在DKA治疗的重要环节中,这些细节需要重点掌握。




补液: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




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能纠正失水,恢复血容量和肾灌注,有助于胰岛素发挥作用,从而纠正血糖代谢紊乱和清除酮体。



液体种类

先盐后糖。

血糖>11.1mmol/L时可补充生理盐水,如伴低血压或休克应联合胶体溶液,同时注意监测血钠;

血糖≤11.1 mmol/L时,改为5%葡萄糖加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按每2~4 g糖加1 U胰岛素比例配比,然后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输注速度与剂量,使血糖维持在 8.3~11.1 mmol/L。


补液量

补液总量约为体重的10%,如体重为70 kg的患者,24 h补液量在7 L左右,一般24 h内补足预先估计的液体丢失量,约4~6 L;

老年人及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注意减少液量及减慢输液速度,并严密监测血浆渗透压,可将补液量的1/3~1/2经口服补充。


补液途径和速度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选择口服补液比较安全。临床为了尽快纠正脱水情况,还是多选择静脉补液;

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第1 h输入生理盐水,速度为15~20 ml/kg/h(一般成人1.0~1.5 L);

对于无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开始2 h内补充1~2 L,随后补液速度取决于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尿量等。


胰岛素治疗:用多少算“小”剂量?




一般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0.1 U/kg/h),但对于重症患者,可采用首剂静脉注射胰岛素0.1 U/kg,随后以0.1 U/kg/h速度持续输注,保持血糖每小时下降2.8~4.2 mmol/L。


如在第1 h内血糖下降不足10%,或有条件监测血酮时,血酮下降速度<0.5 mmol/L/h,且脱水已基本纠正,则增加胰岛素剂量1 U/h。


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采用皮下胰岛素注射。


当血糖≤11.1 mmol/L时,应减慢胰岛素静脉滴注速率至0.02~0.05 U/kg/h,并开始给予5%葡萄糖液,按比例加入胰岛素葡萄糖胰岛素 2~4∶1)。此后每1~2 h测定1次血糖,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维持在8.3~11.1 mmol/L。


补钾:何时补、补多少?




在输液中,只要患者血钾<5.2 mmol/L且尿量≥40 ml/h,应静脉补钾,一般在每升输入溶液中加氯化钾 1.5~3.0 g,以维持血钾水平在 4~5 mmol/L 之间。


治疗前已有低钾血症,尿量≥40 ml/h 时,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同时必须补钾。


治疗过程中,随着血容量的补充、胰岛素的应用及纠酸治疗,糖原合成和pH值上升,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可发生严重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若发现血钾<3.3 mmol/L,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当血钾升至3.3 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以免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和呼吸肌麻痹。


补碱:哪些人群需要补?




DKA患者非必要不补碱。因DKA的基础是酮酸生成过多,非碳酸氢盐损失过多,通过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后脂肪分解受抑制,酮体产生减少,氧化增加,可产生碳酸氢盐,酸中毒即可自行纠正,故仅在pH≤6.9时考虑适当补碱治疗。


补碱宜少宜慢,一般先使用5%碳酸氢钠100~200 ml,依据pH及碳酸氢盐再决定以后的用量。当血浆渗透压很高时,可用1.25%碳酸氢钠等渗溶液(3份注射用水+1份5%碳酸氢钠)输注。此后每2 h测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维持在7.0以上。


知识链接:补碱过多的危害

使脑脊液pH呈反常性降低,引起脑细胞酸中毒,加重昏迷;

导致血pH骤然升高,而红细胞2,3-DPG降低和高糖化血红蛋白状态改变较慢,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加重组织缺氧,有诱发和加重脑水肿的危险;

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可加重低钾血症,并出现反跳性碱中毒。


来源:综编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和壹生APP《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救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