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和谷鸿秋副教授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lteplas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inor ischemic stroke: a nationwide registry analys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利用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旨在明确可能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人群,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轻型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分]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50%,尽管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但研究显示,约1/3的患者会在90天随访期内出现功能残疾,死亡率接近4%。当前国内外指南建议对发病4.5小时内的致残性轻型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然而“致残性卒中”的定义尚未统一,且除该类患者外,哪些类型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仍可能从溶栓中获益,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该研究纳入来自第三次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III)的2489例发病4.5小时内到院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11例(24.5%)接受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结果显示,在整体人群(n=2462)中,与标准药物治疗组相比,阿替普酶并未显著提高90天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的比例。
然而,进一步的探索性分析发现,在NIHSS评分>3分或符合“致残性”定义(即存在意识障碍、运动缺损、肢体共济失调或交流障碍之一)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849)中,阿替普酶治疗组90天mRS评分0~1分的比例为82.1%(216/263),显著高于标准药物治疗组的74.1%(427/576)。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阿替普酶组良好功能结局的比例仍显著更高[未校正相对危险度(RR) 1.11,95%置信区间(CI) 1.03~1.19;校正RR 1.12, 95%CI 1.04~1.20]。两组在安全性结局方面无显著差异,包括出血[3.0%(8/266) 对 1.4%(8/538)]和90天死亡率[0.4%(1/266) 对 2.1%(12/583)]。
在合并NIHSS>3分、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或大动脉粥样硬化(LAA)的患者队列(n=1217)中,阿替普酶组同样显示出相似的疗效优势。良好功能结局比例分别是84.2%和77.3%,未校正RR 1.09,95%CI 1.03~1.16;校正RR 1.11,95%CI 1.05~1.18。出血的患者比例分别是2.9%和1.6%。
研究结果总结
该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识别出三类可能从阿替普酶溶栓中获益的特定亚组:NIHSS评分>3分、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交流障碍)或病因为LAA的患者。尽管此结果为探索性发现,且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但其为未来设计开展轻型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方向。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