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通讯员 关荣源 校稿 罗苏珊
金秋九月,桂花飘香,月盈之后,国庆之前,英文病例讨论如期而至。此次病例讨论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园大厅举行,由关荣源医师进行病例汇报,邬剑军副主任医师主持讨论,届时有神经内科各级医生、进修医师及研究生参加。
此次病例讨论的主题围绕“震颤”,分别讨论了震颤的定义、分类及鉴别诊断,特发性震颤特点和治疗。故事的主人公是个72岁女性,双上肢进行性震颤20余年,逐渐累及头部、双下肢、声音及咀嚼吞咽。不逊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患者录像在运动障碍疾病诊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神经内科医生在诊断治疗这一类疾病时也总是“看视频说话”的,在这次病例讨论中也不例外。患者的查体由视频替代了文字,展现了不同姿势、不同状态下的症状表现,如姿势性震颤、意向性震颤及轻度的静止性震颤。由这个患者作为引子,邬剑军教授和大家介绍了震颤的分类方法,即“两个轴”:临床表现轴和病因轴;又通过视频形象地展现了不同类型的震颤表现,如再现性震颤、任务特异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直立性震颤等。
比较过不同震颤的表现,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特发性震颤,并开始了药物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一线用药主要包括普萘洛尔、扑米酮,还有很多二级或三级推荐的药物,当药物难以控制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比如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丘脑毁损术。邬剑军教授以实例证明了DBS对震颤的有效性,于是在病程20年时患者进行了DBS手术,并在术中和术后1年随访时看到了患者症状的明显改善。
最后,邬剑军教授对震颤及特发性震颤的诊疗要点做出了总结,王坚教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在场的其他医师提出各自的的疑惑,这一次的病例汇报便在激烈的讨论中临近尾声。曲中人未散,神经内科各级医生对于神经科学的热忱久久不息,也由衷相信,每月的英文病历讨论会愈发精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