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庆猴痘病例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系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2022-09-19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中国疾控中心周报今天发布了《现场纪要: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中国重庆市,2022年9月16日》(以下简称“现场纪要”)。

微信图片_20220919145111.png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截图。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官网

现场纪要指出,一名29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于9月2日至8日访问德国,9月2日在柏林出现男男性行为。


他随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庆。


该男子曾出现喉咙干燥发痒,9月9日发烧,右脚踝出现红色皮疹和脓疱。


9月11日,他前往一家私人诊所,服用消炎药。


9月14日,他被隔离在重庆新冠肺炎隔离点。


他自述出现猴痘样临床表现,随后被重庆市疾控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


经过检测,上述病例中的猴痘病毒 (China-CQ202209)属于西非系B.1支,与6月21日采集的德国病毒高度同源。这些结果确认了该病例是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现场纪要中还写到,目前,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多个非流行国家发现了许多猴痘病例,并且频繁发生人传人。


特别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出现了类似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新临床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已于7月23日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指出,新冠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


这次重庆报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防控入境“7+3”隔离过程中发现的。


吴尊友进一步解释道,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数为6-13天。


新冠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但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会。


吴尊友通过分析既往传染病的传染规律认为,考虑到西太平洋区域目前仅有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3个国家的猴痘病例达到5例以上,在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自5月上旬以来,一些非历史流行国家和地区均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大多数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曾到访的是欧洲和北美,而非猴痘流行的西非、中非。


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是猴痘病毒被发现以来,首次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非历史流行国家地区和历史流行国家同时报告许多猴痘病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9月5日,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52996例,死亡18例。


猴痘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致病的4种病毒之一(其余3种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


猴痘病毒有西非和刚果盆地两个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5月以来,非地方性流行地区发现的猴痘病例样本,测序分析结果为西非分支。


为了防控猴痘疫情,6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


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


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诊断和治疗。


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刘昶荣

END
推荐阅读

☞一定要知道!烧烫伤的急救处理

☞都是妇科炎症,感染源却不同!支原体、衣原体有啥区别?怎么治疗、预防?

☞ 男性感染HPV有啥症状?

☞ 小儿高热惊厥的 10 大紧急处置措施

☞ 高龄!瘢痕子宫!妊娠格外要注意了

☞ 人工流产后,身体会经历哪些变化?


热点引导APP.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