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生接诊医生是什么样的感觉?哈哈哈,差点笑死……

2018-02-11作者:邢英热点
接诊

其实医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生病,并非百毒不侵。面对高强度的临床作业,“白班+夜班”交替,长时间的手术站台等情况都会摧残医生健康的身体。

那么,当医生接诊到医生,同行在病床边面面相觑,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1.“老师型”患者

如果年资比较低的医生恰好接诊到了学术界大咖,那么,你要当心:每日查房会被“老师”提问。

@胡远东:实习的时候管过一位本科室退休老教授的床,这位七十多岁的奶奶是包括科主任在内所有教授的老师...她爱人也是本院另一个科室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基本上每天科室的大Boss都要过来请一回安的节奏...平时表情严肃的各位教授在奶奶面前都变成了小学生,恨不得脸上能笑出朵花来——然后出了病房马上换回教授脸:“皮紧点给我看好了啊!今天的病程记录拿来我看看!”

我发誓那是我有史以来写得最认真的病历。

@快熬成学姐的学妹:去年,曾有学姐接诊到我们学校的老教授,在查体之前老先生会从解剖、组织学、生理生化一直提问到病理、病生、药理。以至于该学姐每次走进病房前都要突击“备考”,因为老先生定下的规矩是:只有回答满意,才会批准你给他查体。如果学姐回答不上来问题,老先生也不生气,只是让她回去复习,下次再来敲门应考。

学姐后来说道,老先生年事已高,病情复杂。虽说喜爱考校年资低的后辈们,却从未干涉过医疗决策,对自己的主治医生绝对信任。

这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老师型”患者。

2.“高依从性”患者

医生生病了会怎么做呢?参考之前的一份数据调查,73%的医生在生病时会按时服药,88%的医生对同行的医嘱呈现“高依从性”。大多数医生都会按照病历的书写格式来汇报病程,一般不会掩盖自己的真实病情(抑郁症除外)。

@大大医生:因为大家都明白医学,所以基本不需要解释什么东西,大家完全的互相信任,共同努力战胜病魔,比如我老婆生孩子时候,我从来不会主动问主管医生太多问题,她们说自然分娩就自然分娩,说自然分娩估计有困难要开刀就马上同意签名,充分信任。

@一不休:实习的时候在外科轮转,有一天值班收了个病人,是本院麻醉科的主任。刚问了句“您哪里不舒服”,和蔼的老太太一口气告诉我“我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X 小时入院”,“ X 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呈 X 性,持续性,无……无……”。鉴别症状说完后,老太太问我:“记下来没有?现在要说既往史了。”

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总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3.“爱面子型”患者

电视剧《外科风云》中,醉酒的陈绍聪被送到了自己医院的急诊室。实际上,绝大多数医生都不愿被送到自己工作的医院就诊,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变成“院报头条”。

@马虫:去看泌尿科的时候,情景一般是这样的:“师兄啊,我有个朋友,不是我...最近不太行了...做点什么检查?开点什么药?就帮朋友问问...”

@医生不老:想起刚工作那一年,年底了科里要组织年会晚宴。年轻的Z医生那天值班,顺理成章留守在病房没去参加。

年会地点在医院旁边酒店,当晚气氛特别好,觥筹交错你来我往罚酒划拳的一直到深夜,其中一位T大夫不胜酒力喝高了,心慌气短胸闷头晕虚脱,回家是不安全了,还是住院妥当。住院当然住自己科里方便照顾,T大夫就这样被几个同事架到病床上输液了。

第二天早上酒醒了,交班时候站在医生队伍里听夜班护士汇报昨晚接诊他的过程,全程低着头尴尬,其他同事忍俊不禁。

交完班队伍解散,听见Z大夫一声长叹,无比委屈地说道:你们喝酒不带我就算了,还让我大半夜的收个病号。

@有点累的白大褂:肺炎的时候请了假,办了住院住到自己科室。

同事说,我们已经够忙了,还给我们添乱,自己去写病历!

于是,作为最了解自己病情的医生,退了烧,输完液,带着口罩从病床跑到办公室给自己写病历。

患者姓名,我;患者家属,我;患者本人签字,我;记录医师签字,我;开立医嘱医师,我。

后来,就被医保处批评了~

其实,小编觉得:身体是自己的,冷暖自知,悲欢自觉。做人重要的不是面子好看,而是里子厚实,你说呢?

4.“年度最佳好说话”患者

现如今,“医闹”行为屡禁不止,不对等的医生患者角色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如果对面坐着的是你的同事、同学,或是师长,多数医生都会感慨一句,这种医患配合好极了!

@姜垚垚:妈妈在医院工作,可能是我们这个城市比较小的缘故吧,妈妈每次去别的医院看病的时候,画风就变成了这样:“我是XX医院XX科的,我在我们医院已经做了XX化验XX检查,没什么异常,你再看看我这个需要验个啥?”然后,两人就开始聊起来了......

“XXX调到你们医院了啊?听说你们医院效益特别好!”

“哈哈,没有啦。你还别说,你们科XX是我同学哦~”

好好的看个病,最后成了唠家常了......

@看!女司机:上个星期停车的时候分心了手刹没拉好,被自己的车轧了,当时感觉左踝关节要废,身上其他地方不同程度挫伤,立马送到医院。同事看到我第一反应是哈哈哈哈哈哈,然后才问我怎么弄的。清创的时候对我说:“踝关节动一下。”我就动一下。

好了,回去吧,皮外伤,哈哈哈哈哈哈~

我……

所以,找同事看病什么感觉?你说什么感觉?完全不把你当回事儿呗…(纯属玩笑)

5.“啰嗦型”患者

只要去看医生,不管原来的职业是啥,就都在病人的位置。如果非要有啥区别,大概就是这位病人比较“权威”吧。有时候,专业“选手”也会变得啰嗦起来。

@西门白狼:

——你好,我朋友腹痛1天了,剑突下明显,伴有恶心,无发热,……查体上腹有压痛,没有反跳痛……

——哟,病史归纳得不错啊。你是医生?

——我是医学生(自豪状)。我觉得她是……病,应做……检查,可以给她用点……药。

——哦,副高?

——不是,我是医学生。

——执业医考过了?

——没有,要明年。

——好,那么你闭嘴。让我这个有执照的医生说两句。

小编不禁感慨,同行何苦为难同行呢?

6.“闲不住型”患者

@莫名使:前两天我一个很熟的护士妹子哮喘发作了,来我们科住院。

早晨我去查房,看见她正在给同病房病人帮忙,我要笑死了,问她:你是不是看见治疗盘就忍不住了?她说: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为人民服务呗!

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患,白大褂们,衷心的感谢你们~

7.“自吓型”患者

@客人关机:去年在医院实习,胸外科。科主任有一阵觉得咳嗽、咳痰、胸痛,就去拍了个胸片,自己给自己看。emmmm……这不肺癌么?当时主任就瘫软在椅子上了,科里的所有副主任、主任医师都冲进他的办公室去看胸片。最后大家伙一致得出的诊断结果:肺炎!!!

@琪哥:师姐去附属医院看病的经历

师姐:医生,我有………的症状

医生:中山医的师妹?

师姐:我预防医学的

医生:你们是不是最近学内科啊?

师姐:是

医生:你这是医学生综合征啊,大三的都有,别吓唬自己了,该干嘛干嘛去吧,复习别太拼。

小编认为:流畅的问答,理性的治疗,健全的治疗风险意识,以及对主治医生充分的信任,难能可贵的理解,都是一名医生在生病的时候,所能给予同行最大的“温柔”。

看过上面7种“医生型患者”,不知道你最接近哪一种呢?欢迎文末留言~

来源:医界之光整理自知乎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