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陈美平 朱惠娟
1.
什么是泌乳素瘤?
泌乳素瘤是发生在垂体的一种良性腺瘤(图 1),该腺瘤可以自主分泌过多的泌乳素,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相关症状,如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不孕或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果腺瘤体积过大还会影响到垂体的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
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均可能发生泌乳素瘤,但最常见于20~50岁育龄期女性。
图片来源于 UpToDate
2.
泌乳素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3.
如何评估泌乳素瘤?
1、对于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需要评估血清泌乳素水平。但并非所有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都是垂体泌乳素瘤导致的,因此需要诊断的时候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例如:生理性(妊娠和哺乳期)、药理(特别是精神科药物、胃肠道动力药物)、全身性疾病(肾功能衰竭)、内分泌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垂体柄疾病)等。因此当检测出高泌乳素血症时,还需要详细地询问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因的鉴别。
2、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垂体泌乳素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大夫判断腺瘤的位置和大小等。
3、诊断泌乳素瘤后常常还要评估垂体其他激素分泌水平,如甲状腺轴、性腺轴、肾上腺皮质轴激素和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等。
4、血清泌乳素临床检测注意事项:
如果临床高度怀疑泌乳素瘤的患者,测定的泌乳素水平和垂体腺瘤大小不成正比时,可以稀释血清后再次测定,避免因过高泌乳素水平导致的测定误差。
另外,还要警惕巨泌乳素分子导致的测定结果与临床不一致现象。泌乳素在血液循环中以单体、二聚体和巨泌乳素等多种形式存在。在10%~25%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是因巨泌乳素分子的比例异常升高。巨泌乳素主要由与泌乳素结合自身抗体的复合物形成,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不需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应用聚乙二醇预处理血清沉淀巨泌乳素后进行泌乳素的测定。
4.
泌乳素瘤如何治疗?
治疗目标是降低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性腺轴功能,缩小肿瘤体积缓解压迫。
1、临床上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疗效显著、耐受性好;溴隐亭和卡麦角林都能使80%以上的患者泌乳素水平显著下降,肿瘤缩小。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消化道等相关副作用的筛查。
2、如果药物不敏感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选择垂体瘤切除手术,术后需要监测泌乳素水平,必要时仍需小剂量药物控制泌乳素水平。若患者出现急性肿瘤坏死出血,导致视力视野障碍、眼睑下垂等症状也应首选手术治疗。
4、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射治疗可以用于不能接受药物和手术的患者,或者经过上述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替莫唑胺可用于治疗难治性泌乳素瘤和垂体癌。
5.
如果想要怀孕怎么办?
大部分患者接收规范治疗后性腺轴功能得到恢复。孕期需警惕肿瘤生长。大约不足5%的微腺瘤患者孕期出现需要临床处理的肿瘤增大。,因此确认怀孕以后(既往无不良孕产史),可以暂时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并在孕期定期进行密切随诊。而大腺瘤孕期增大的风险较大,建议孕期坚持用药。孕期规律的监测患者的症状、视野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生长,必要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来源:泌语协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