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华山神经年度盘点 | 癫痫—华山团队进展篇

2025-02-05作者:壹生君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张璐 陈运灿

审核:吴洵昳



1.医工结合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相关应用成果涌现,临床转化价值初显


本亚专业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成人癫痫预警-诊断-术前评估的临床诊疗 AI 辅助决策体系研究》现已成功研制并实现了多参数生理监测、癫痫预警和智能管理系统。团队开发的《多生理参数采集手环配套软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号:12882041),该软件可以通过手环实时采集手腕部的多种生理信号,以满足临床、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采集信息包括脉率、脉率变异性、血氧信号皮肤电、肌电、加速度、角速度、温度等。所采集的多模态生理信号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方法,可帮助探究成人癫痫的发作原理,实现预警、诊断和术前评估。以该软件为基础,本团队已申请相关专利《基于多模态生理数据采集和同步的癫痫发作预警装置》(专利申请号:202411853054.2),这也是对多模态信息采集-癫痫预警的可行性验证与实际应用。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预警模块,可集成于可穿戴设备中。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多通道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从多通道数据中确定基准信号并进行数据同步,生成多个通道的位移数据;数据预警模块对多个通道的位移数据生成多个尺度的特征矩阵以及癫痫概率值,若判断癫痫概率值大于预设报警阈值,系统会进行癫痫发作预警。


基于上述软件和硬件基础,本团队收集数十例颞叶癫痫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及电生理数据,探究基于图论分析的局灶知觉损害性发作(FIAS)和局灶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BTCS)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功能网络连接。FIAS和FBTCS是颞叶癫痫中两种常见亚型,在临床上两种发作类型的走向无法在发作前进行准确预测,这增加了疾病诊断与管理的难度;基于所采集的数据,利用功能连接网络区分 FIAS 和 FBTCS患者之间脑电功能连接性的差异,并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的相对可靠的分类器,这为进一步构建智能和系统的颞叶癫痫预测分类模型提供方向。该项研究结果在本年度CAAE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大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


2.“中国特色”研究
吡仑帕奈长期治疗中国东部地区局灶起源癫痫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吡仑帕奈作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在中国上市后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应用的选择、血药浓度等药代动力学数据以及对患者情绪等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有待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的进一步验证。本亚专业组团队利用丰富的临床资源、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系统地评估了吡仑帕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其次,关注到该药物在睡眠相关癫痫(Sleep-related epilepsy, SRE)这一特殊类型癫痫患者中的应用;同时,丰富完善了吡仑帕奈在中国人群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谱;最后还关注了吡仑帕奈对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体现癫痫治疗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结论提示吡仑帕奈在治疗局灶起源癫痫方面具有显著的长期疗效。无论是在单药治疗还是添加治疗中,吡仑帕奈均能有效控制局灶起源癫痫发作,且安全性良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SRE患者中,吡仑帕奈同样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为SRE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研究还验证了吡仑帕奈的血药浓度与剂量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性,而联合酶诱导型抗癫痫发作药物时,可显著降低吡仑帕奈的血药浓度,当二者合用时可适当增加吡仑帕奈的剂量。此外,本研究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105-550 ng/ml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血药浓度治疗范围。最后,本研究还发现吡仑帕奈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这一发现对于癫痫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还能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为临床医生选择抗癫痫发作药物提供了切实的、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logy杂志。


3.新冠、老年人与癫痫
老龄化趋势下,关注癫痫与共患病的潜在相互影响


癫痫患者罹患 COVID-19 后,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如发热、低氧血症、炎症过度反应)及潜在的神经系统累及都可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而睡眠剥夺、压力事件及抗癫痫发作药物(ASM)获取渠道的受限/使用频率的变化也会诱发发作或加重病情。老年人癫痫发病率较高,症状非典型且易受共病影响,研究发现 65 岁以上人群癫痫年发病率高达 135/10 万,但 COVID-19 对该群体具体影响的研究尚有限且管理指导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讨上海地区老年癫痫患者SARS-CoV-2感染的临床特征、后果以及新冠疫情对老年癫痫患者的短期影响。本团队对 82 名既往感染SARS-CoV-2 且年龄 ≥50 岁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发现:感染SARS-CoV-2的老年癫痫患者常见症状为发热(72.0%)和咳嗽(63.4%);疫情期间老年癫痫患者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SM)获取率达到 95.1%,对药物的依从性有93.9%;仅有 3 名(3.7%)患者报告感染后出现 1–3 次癫痫发作。在不同的年龄、感染前癫痫发作频率、感染后发热情况、退烧药使用等亚组间,临床特征和疫情影响未见显著差异。总体而言,老年癫痫患者在感染后癫痫发作较少,且药物依从性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以评估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相关结果“Short-term consequences after COVID-19 in older people with epilepsy”以论著形式发表于Aging and Health Research杂志。


4.癫痫患者的驾驶需求
全面关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本专业组在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认知水平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机动车驾驶是大多数成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对驾驶的限制可显著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亚专业组调查了中国癫痫门诊患者的驾驶现状,相关成果以论著形式发表于Epilepsy & Behavior杂志。


在101名被采访者中,33名(32.7%)持有驾驶执照,20名(60.6%)仍然驾驶,3名患者曾在驾驶时发生癫痫发作,但未发生交通事故。持有与未持有驾驶执照的患者在癫痫发作频率和用药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持证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显著较好。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癫痫患者的驾驶状况,并强调了药物依从性对患者驾驶能力的重要影响。一部分患者在驾驶过程中曾发生癫痫发作,这凸显了癫痫患者在驾驶时面临的潜在风险。而良好的药物依从性与驾驶能力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药物治疗对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此外,当前癫痫患者的驾驶限制缺乏标准化,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驾驶评估和限制标准,以保障患者和公众的安全。此研究为癫痫患者的社会参与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政策制定者、医疗人员以及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推动了癫痫治疗与社会适应的进一步优化。


5.站在巨人肩膀上,归纳与创新
纳米呈递技术在癫痫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本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发具有抗癫痫作用的纳米药物/基因呈递系统。团队成员对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系统综述“Advance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epileptic seizures”,该综述发表于Acta Epileptologica杂志。通过纳米技术来设计药物载体和对刺激响应的药物释放系统,显著提高了药物在脑部的递送效率和针对性、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靶向脑部运输蛋白,利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吸附介导的转胞作用,以及抑制排出转运体等策略都可以增强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概率。此外,基于电刺激、热刺激、氧化应激反应和 pH 响应的纳米系统,可以实现抗癫痫发作药物的精准释放,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在提高抗癫痫发作药物利用率、精准靶向致痫区及减少副作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也为未来癫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启示。


6.规范性文件编著
制定多学科联合、全程规范的临床流程


本团队成员参与编撰了《癫痫外科手术技术专家共识—脑皮质发育不良相关癫痫》,共识认为,脑皮质发育不良(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ysplasia,M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最重要结构性病因之一,占癫痫外科病理的19%,也是儿童癫痫外科最常见的病理,占比约40%。外科手术是治疗MCD 相关癫痫的重要手段。预后分析显示MCD 致痫区的完全切除是术后无癫痫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合理的癫痫外科手术技术是达到致痫区完全切除(含离断或毁损)的根本保障。因此,需要重视癫痫外科手术技术,以提高术后无发作率。


该共识主要就MCD相关癫痫,尤其是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相关癫痫的切除性手术技术、下丘脑错构瘤与脑室旁灰质异位的立体脑电图技术及其引导的射频消融术技术以及癫痫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防治形成专家共识。该共识对指导MCD的多学科联合、全程规范化诊疗起到重要意义;该项共识发布于《癫痫杂志》。


7.举办“泛长三角青年学者癫痫论坛”
激发癫痫领域青年才俊的交流与创新


2024年7月20日,由本团队牵头组织举办了“泛长三角青年学者癫痫论坛”。泛长三角地区癫痫诊疗的发展日新月异、临床科研新鲜力量辈出,论坛在线上线下吸引了数百名癫痫领域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以及儿科从业者参加。会议内容既紧跟世界先进经验与热点科技,关注基因遗传、影像学诊断等前沿技术与发展;又注重一线青年医师基于扎实临床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经验、感悟的分享。本次论坛传递并分享了前沿学术信息、促进癫痫诊疗学术交流,为青年医生的培养及癫痫诊疗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图片


图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