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肺癌免疫组化搞不懂?手把手教你看

2020-11-05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肺癌的免疫组化检查是已经成为每位肺癌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但很多人对于检查结果上的专业名词一头雾水,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让大家知彼知己,方能战胜肺癌。


免疫组化在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等待确诊是否真的患癌时离不开它,在观察治疗是否成功时也需要它,在预后分析时还是少不了它。


所以说,把免疫组化结果比喻成患者的一张审判书也并不过分。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免疫组化结果往往看起来专业得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去请教医生。还有一些患者觉得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差不多,做一种就够了。那么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免疫组化的那些事。


免疫组化到底是什么?


免疫组化,通俗的含义就是把肺癌组织中的癌细胞放大到分子级别,看看在这个水平上有哪些跟别的细胞不一样的特征,比如说:有的癌细胞表面会表达一些别的细胞没有的受体蛋白,有的癌细胞所产生的某种蛋白比正常细胞多出很多倍,等等。


说白了,其实就是因为蛋白质在体内出现的位置不一样,有的蛋白遍布全身,而有的蛋白只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器官与组织中。通过直接直观地观察组织和细胞里是否存在一些蛋白质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患有癌症和癌症的治疗恢复程度;对肿瘤进行更深入的病理分型以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在发现转移瘤的时候帮助确定原发部位等等。


免疫组化与基因检测有何区别?


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在现代医疗中的使用都比较常见,由于其中部分检查项目是重合的,让很多认真的患者认为是在重复检查,但是从实际使用中两者还是有很多细节上的区别。


免疫组化主要是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判断肿瘤的原发位置,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效果,大部分是在影像检测之后;基因检测目前则主要偏向于药物的使用,在少部分基因缺陷的群体中有一定的预测关系。


比如在肺癌EGFR或ALK突变中,EGFR突变的位点集中在18-21号外显子上。免疫组化检查一般是EGFR“+”,表示有EGFR突变,而基因检测会指明其中的L858r,C797s,或者T790m等具体位置,对于靶向药物使用的指导意义更为明确。


在ALK检查中,并不需要做更精准的突变位点检查;只要利用免疫组织检查的方式检测判断为阳性就可以使用靶向药物。


所以患者在治疗前要遵从安排做好各项检查,尤其是精准医疗时代,只有对疾病把握得更全面充分,治疗才能更精准和有效。


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分析


了解了免疫组化的重要性,那么,对肺癌细胞而言,最重要的免疫组化标记物都哪些呢?这些免疫组化指标又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1. 与判断肺癌类型有关的指标


腺癌


NapsinA:如果免疫组化报告中,显示NapsinA(+),往往提示肺腺癌。70%-90%的腺癌细胞会显示NapsinA阳性。


TTF-1:如果免疫组化报告中,显示TTF-1(+),往往提示肺腺癌,因为70%-80%的腺癌细胞显示TTF-1阳性。通常肺鳞癌(-),因此TTF-1可用于肺鳞癌与肺腺癌的鉴别。


CK7:是肺腺癌最敏感的免疫标记物,阳性率近100%,在鉴别原发性肺腺癌时,CK7作为首选配套组合标记物,但CK7特异性较低,同时广泛见于肺鳞癌,乳腺,胃,卵巢,子宫等多部位发生的腺癌。


鳞癌


P63、P40:是肺鳞癌最常用标记物,90%的肺鳞癌p63呈强烈弥漫性核表达,特异性相对P40较低,小部分肺腺癌、内分泌肺癌也呈局灶性弱阳性。P40的肺鳞癌敏感性与P63相似,但特异性高于P63,在其他肺癌类型中阳性率仅为3%左右。


CK5/6:常用于肺鳞癌的免疫组队标记物,敏感性较高,但在p63不表达情况下,单一CK5/6不足以支持鳞癌诊断。


小细胞肺癌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检测小细胞癌的首选标志物。


2. 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的指标


Ki67(增殖指数):Ki67是一种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反应癌细胞镜下有丝分裂的情况,标记处于增值周期中的癌细胞,标记阳性率越高,肿瘤生长越快,组织分化越差,对放化疗越敏感,例如小细胞肺癌Ki67通常表达为80%~100%,Ki67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型有重要意义。


3. 与靶向治疗有关的指标


常见的肺癌靶点基因为:EGFR、ALK、KRAS、BRAF、PIK3CA、HER2、MET、ROS1、RET、NRAS。


其中EGFR、ALK是肺癌中常见的两个分子类型,《中国EGFR与ALK阳性NSCLC诊断及治疗指南》中推荐,所有腺癌或者含有腺癌成分的肺癌,原则上都需要做EGFR和ALK基因检测。因为一旦检测出基因突变阳性,将有相应疗效不错的靶向药物可以使用。


此外,在新的一版指南中指出,获取的小标本中由于鳞癌可能会混杂部分腺癌,因此,使用小标本进行病理检测诊断为鳞癌的患者,如果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其他基因检测为阴性时,建议做ALK基因检测。


EGFR:EGFR为靶向药物靶点,用于靶向药物选择。加号越多,对某种靶向治疗越敏感。EGFR免疫组化结果标准:0分为阴性,1-3分为阳性。一般认为,评分3分可直接使用EGFR-TKIs治疗,评分0-2需要分子学方法确认。


EGFR常见突变类型为外显子19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点突变,免疫组化可适用于此两种突变的检测,然而EGFR突变的特异度高,敏感度较差,目前常用的“6B6、SP111、43B2、SP125”几种抗体的点位设计,均不能检测出其他少见的突变类型,因此对于免疫组化“阴性“”的患者需应用基因测序或“PCR”进一步检测。


ALK:该基因突变被称为“钻石突变”,因为相比较其他靶点及药物,具有ALK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相应的靶向药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更长的生存期。


ALK是一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2007年科学家首次发现肺癌中存在着具有转化活性的EML4-ALK基因重排现象,这种基因重排,可以促使肺癌发生和进展。于是,针对ALK基因的靶向药逐一被研究出来。目前,ALK靶向药也有三代,共5种:一代的克唑替尼,二代的色瑞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三代的劳拉替尼。


4. 免疫治疗有关的指标


PD-L1:PD-L1是肿瘤表面用来与T细胞表面PD-1相结合的蛋白,一旦结合就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阻绝主要的免疫细胞“CD8+的T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联系,从而使得淋巴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对其进行有效杀灭,从而实现控制与杀灭肿瘤的效果。而PD-1/PD-L1抑制剂就是由此开发出来。


已经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当肿瘤细胞表面有PD-L1的表达,使用PD-1抗体控制肿瘤的概率就会增加,根据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结果,如果肿瘤组织以及肿瘤周围组织的PD-L1表达率>1%,使用PD-1抗体的疗效就会明显增加,如果PD-L1的表达率超过50%,预示PD-1抗体的疗效会很显著。


临床研究表明,只有约20%的患者能从PD-1药物中获益,因此在进行免疫治疗之前检测PD-L1的表达率也就非常有必要了。


总结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还需不断进行有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合理而耽误病情的情况。因此,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的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在节约了金钱的同时,也让患者得到了及时、合理的治疗,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


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肿瘤患者可以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也愿未来再无癌症之痛…


来源:肺癌康复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