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ALTN-AK105-Ⅲ-02研究:晚期肝细胞癌一线免疫联合疗法与靶向治疗的正面交锋丨肿瘤研究展播

2025-03-21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Primary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I ALTN-AK105-III-02 study: Anlotinib plus penpulimab versus sorafenib as first-line (1L)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HCC)Ⅲ期ALTN-AK105-Ⅲ-02研究的主要结果: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对比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aHCC)一线(1L)治疗】


发表期刊:2024 ESMO 年会LBA


主要作者:周俭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这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Ⅲ期研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VEGFR/PDGFR/FGFR/c-kit-TKI)+ penpuliumab(抗PD-1 IgG1单克隆抗体)与索拉非尼作为aHCC 1L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符合条件aHCC患者被2:1随机分配到安罗替尼(10mg,po,qd,d1~14)+ 派安普利单抗(200 mg,iv,q3w)或索拉非尼(400 mg,po,bid)组。根据大血管侵袭和/或肝外转移、基线血清AFP水平(<400 对≥400 ng/mL)和ECOG PS 状态评分(0 对1)对患者进行分层。


两个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期(根据IRC的RECIST v1.1评估)和总生存(OS)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安全性。


在312例PFS事件发生后进行PFS数据的最终分析,在332例死亡后进行OS数据的计划中期分析。


研究结果


649例患者随机分组(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433例;索拉非尼,216例)。人口统计特征和基线特征在各组间整体平衡。总体而言,41%的患者有大血管侵犯,62%有肝外转移。


在对PFS进行最终分析时(数据截止日期:2023年6月5日),发生了313例PFS事件。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与索拉非尼的中位PFS期显著改善[6.9(95% CI:5.8~8.0) 个月 对 2.8(2.7~4.1)个月;HR 0.53(95% CI:0.41~0.68);P<0.0001]。在对OS期的中期分析中(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1月29日),发生了338例OS事件。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与索拉非尼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16.5个月(95% CI:14.7~19.7个月) 对 13.2个月(95% CI:9.7~16.9个月);HR 0.69(95% CI:0.52~0.92;P= 0.0013)。


≥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在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组为48.2%,在索拉非尼组为47.4%。与索拉非尼相比,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导致剂量调整的AEs(16.2% 对 29.9%)更低。在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任何级别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都较低:肺炎(2.5%),结肠炎(0.9%)和肝炎(0.5%)。


研究结论


索拉非尼相比,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联合治疗显著延长了PFS期和OS期,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可以作为aHCC的新的1L治疗选择。


【注:研究详情来自2024ESMO年会摘要信息】


作者介绍


周俭.png

周俭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南》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APPLE)主席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执行理事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包括共同)发表SCI论文129篇,H-index指数79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 黄琳琳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