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日出东方,大咖访谈丨挑战与机遇并存,牛晓辉教授谈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现状与发展

2024-08-01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0725.png

七月流火照京师,肿瘤精英展风姿。2024年7月26-27日,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24“从地平线到日出”肉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肉瘤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交流,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覆盖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的发展。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现场采访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邀请牛教授分享参会心得,探讨领域发展,访谈内容整理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牛晓辉 教授

北京积水潭医院

  •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研究中心主任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

  •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肉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CACA)骨软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肿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组副组长

  •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组副组长

  • 北京医学会 科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

  • 国际保肢协会(ISOLS)中国区唯一Board Member

  • 亚太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APMSTS)常务理事

  • 东亚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作组(EAMOG)前主席、常务理事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

  • 担任34家SCI期刊审稿专家

  •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2篇,其中SCI文章44篇


video



Q1: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从地平线到日出”,象征着创新与发展。您对参加本次会议有何感受?又有哪些期望?

此次“日出东方”肉瘤基础与临床进展研讨会的召开,在当前的背景下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跨越地理界限,与来自美国的顶尖专家以及中国香港的同仁们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肉瘤这一前沿医学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进一步而言,本次会议的主题深刻而富有远见,不仅聚焦于肉瘤治疗的临床实践,包括外科技术与内科治疗策略,更深入探讨了肉瘤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肉瘤作为罕见病,其研究资源相对有限,但正是这样的挑战促使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会议中,来自各方的专家学者围绕研发热点、技术瓶颈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为领域内的广大同道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学习创新的平台。


Q2:目前,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诊疗方面有哪些挑战?和其他实体瘤领域有何显著区别?

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相较于其他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等,在药物研发与临床诊疗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挑战与显著差异。首先,挑战在于其罕见性。骨与软组织肉瘤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约1%,针对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也远远不及其他大瘤种。这种客观情况导致了肉瘤领域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新药研发进程受阻。


其次,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复杂性也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该疾病涵盖了超过70种不同的亚型,每种亚型在生物学行为、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高度的异质性不仅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也使得治疗方案的制定变得尤为复杂。


此外,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然而,对于骨与软组织肉瘤而言,这种进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分子诊断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肉瘤的分子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可能;另一方面,随着亚型的不断细分,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需要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和深入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在药物研发与临床诊疗方面面临着资源投入不足、疾病复杂性高以及治疗精准度要求提升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以创新与合作共同应对。


Q3:您对目前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的整体进展有何看法?

对于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进展,我的总体评价是“缓慢”。首先,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肉瘤作为一种罕见病,其研发所需的精力和财力资源相对有限。相较于发病率更高的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肉瘤领域的科研投入相对不足,限制了新药研发、治疗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展速度。


其次,肉瘤的高度异质性也是制约其治疗进展的重要因素。肉瘤包含众多亚型,然而,受限于研究资源和技术手段,目前我们往往只能针对少数几个亚型进行深入研究,这可能会减缓整体的治疗进展。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也应看到其中的机遇。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罕见病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可能拥有相对较多的患者群体。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利用这些患者资源,那么就有可能在肉瘤的研究和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肉瘤诊疗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审阅丨北京积水潭医院 牛晓辉

编辑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胡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