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王卫庆教授团队揭示社会决定因素、生活方式和代谢因素对中国成人死亡率的影响

2024-12-0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2024年8月,王卫庆教授团队在《细胞医学报道》(Cell Reports Medicin杂志发表题为“Association of social determinants, lifestyle and metabolic factors with mortality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wide 1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社会决定因素、生活方式和代谢因素对中国成人死亡率的影响)的研究论文。




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王卫庆教授、毕宇芳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陆洁莉教授、李勉副研究员,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何江教授,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徐瑜研究员、郑睿智助理研究员、郑捷研究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贵军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映芬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作为本期的亮点,该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在中国迅速上升,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据估计,2019年中国共有1070万人死亡,其中4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70万人死于癌症。

识别可预防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因素,有助于在类似中国这样经历快速经济增长的国家中,制定疾病谱改变过程中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此外,考虑到男性和女性在风险因素分布和对健康结果贡献上的差异,迫切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政策。

为了探讨可改变危险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的中国心血管代谢和恶性肿瘤队列(4C)研究于2011-2012年在我国20个研究中心的40岁及以上中国成年人中开展基线调查,采用标准化方法测量风险因素,并于2021年进行了随访,采集心血管疾病、癌症、全因死亡等结局事件。研究旨在量化17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6种社会决定因素(社区层面:较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较高的环境颗粒物(PM2.5)污染,个体层面:教育、婚姻、独居、抑郁)、5种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睡眠)和6种代谢风险因素(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LDL-c、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单独和整体贡献,并分别在整体人群以及不同性别中进行分析。

研究团队选取4C研究中174004例基线无心血管病和癌症病史的人群,开展10年随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72.2%的死亡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或癌症造成。归因分析显示,17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共解释了64.8%的全因死亡、77.4%的心血管死亡和44.8%的癌症死亡。

其中,低教育水平是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而高血压是心血管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考虑到性别差异,社会决定因素(如低教育水平)在女性中是主要的死亡风险因素,而生活方式因素(如不健康饮食)在男性中则是主要的死亡风险因素。

此外,使用不同的归因风险计算模型,社区层面的危险因素如低GDP和PM2.5污染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分别为7.8%和4.3%。


该研究提供了及时且具有针对性的证据,支持制定多层面的公共卫生政策,以控制整体人群中的代谢风险因素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癌症死亡率,解决男性的烟草使用和不健康饮食问题,并增加妇女的教育机会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策略有助于改善人口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这些策略的实施效果及其对长期健康结局的影响,以优化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作者介绍

王卫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科主任,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与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毕宇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早期防控研究。


陆洁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PI;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人群队列建设与早期防控研究。


李勉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PI;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早期防控研究。


徐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PI;研究方向: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人群早期防控研究。


郑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PI;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多组学和药物靶点研究。


END


来源:瑞金医院图书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