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非是患难与共的朋友,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危难时刻,湖南省由12名专家组成的抗疫医疗专家组,于2020年5月11日,先后赴津巴布韦、赤道几内亚,进行为期30天的援非抗疫工作,续写了中非友谊新篇章。对此,《中国医学论坛报》专访了专家组组长胡成平教授。
“出征前准备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
胡成平教授:我们坚持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出征前做了充分准备。一是培训准备,围绕我们担负的任务和受援国的国情、人文、地理等情况,对专家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做到先“充电”后上岗。二是信息准备,通过网上查询和咨询中国援津医疗队,了解了津巴布韦的疫情及相关病例资料。津巴布韦共有36个新冠肺炎病例,且都是输入性病例,我们研究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防控上。三是资料准备,结合WHO、我国及其他国家的诊疗方案、防控指南,制作了10余个培训课件,撰写了《中国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还准备了15G的电子资料。四是技术准备,围绕方舱医院怎么建设、重症监护室(ICU)怎么设立、发热门诊怎么规范、原有资源怎么整合、流程怎么制定等10个问题,研究制定了一整套方案。五是宣传准备,我们编写了10条新冠肺炎防控箴言警句,译成中英双文版,易读易懂易记,方便对大众的宣传教育。六是物资准备,省卫生健康委筹集了100立方米的援助物资。这些准备为打赢跨国疫情防控战奠定了基础。
图1 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合影
“中国专家组在黑暗中给我们送来了一束曙光”
胡成平教授:专家组是从全省选拔的精英,由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益民领队,12位专家涵盖了ICU、呼吸、院感、护理、传染、检验、流行病、中医等学科。专家组不仅担负疫情防控责任,更肩负着光大中非友谊的重任。2020年5月11日出征时省委乌兰副书记亲自动员讲话,省政府吴桂英副省长亲自授旗,为“湘军”壮行。津巴布韦对我专家组翘首以盼,不但总统姆南加古瓦在总统府亲自接见我专家组,首次中津座谈会亦由副总统主持。赤道几内亚总统表示,“中国专家组在黑暗中给我们送来了一束曙光,这是希望之光、胜利之光”。
图2 胡成平教授接受津巴布韦总统颁发的感谢信
我们在实地勘察后发现,当地存在的困难远比想象的严重。比如津巴布韦首都哈雷拉市的威尔金斯传染病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存在“三缺”:一缺人,医院仅有5名医生;二缺设备,整个医院仅有3台呼吸机还是中资企业捐赠的;三缺防护用具,采样的护士都没有N95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更是极其缺乏。于是我们把12位专家分成综合组、救治组、防控组,大家群策群力,迎难而上,先后走访了72家企业、医疗机构以及5个省的公立医院,搞培训、做指导、捐赠物资、介绍中国抗疫和复工、复学的经验,还尽量节省防护用品送给他们;当地华侨、华人、华企联合筹集100万元人民币帮助医院建立了ICU,专家组按新冠肺炎的救治流程对ICU进行完善,并建议将各个点上的患者集中到这家医院,科学利用资源,避免了人力、财力、设备和防护用具的浪费;此外我们建议当地建立健康码系统,及时掌握人员的健康状况。
图3 专家组捐赠抗疫物资
在津巴布韦有2件事让我非常感慨:第一件,我们在走访中方投资的中津友谊医院时,遇到一位曾在湘雅医学院学习过的留学生格瑞利,她现在是这家医院的顶梁柱,这也说明中津文化交流硕果累累,随处可见。第二件,我们在走访西马省一家中津合资医院——奇诺伊(Chinhoyi)省立医院时,省长接见我们后,奏响了中津两国国歌,在异国他乡唱响《义勇军进行曲》,别有一番感慨。
图4 巧遇湘雅医学院留学生格瑞利
图5 专家组在Chinhoyi省立医院齐声高唱国歌
在津巴布韦15天后,专家组转战赤道几内亚。赤道几内亚疫情更为严重,同时还在流行疟疾和布鲁氏菌病,民众的防护观念也不是很高,加之赤道几内亚讲西班牙语,我们交流非常不便。在重重困难面前,我们确定在赤道几内亚的工作重心以救治为主。语言不通我们就聘请翻译,没有报纸我们就在国家电视台做科普。我们坚持走医院、搞培训、作指导,并在帮助筹建方舱医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图6 专家组在赤道几内亚给医务人员做防护培训
靠压缩饼干充饥,生活上不给对方添麻烦
胡成平教授:出发前外交部要求我们不给受援国增添任何麻烦,作为纪律我们认真执行。吃的问题,在津巴布韦还能买到一些蔬菜和水果,在赤道几内亚,连蔬菜也吃不到,我们在国内带了大量的压缩饼干、面包、方便面等食物,30天时间里我们就是靠这些补充能量。住的问题,我们请大使馆帮忙在当地租房子用以解决住宿问题。行的问题,我们租用了一辆大巴车,请大使馆一名工作人员当向导,联系好走访点开车就走也更方便。此外,用水也是个大问题,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地水质较差,如果身体素质不好就用矿泉水漱口、饮用,不然会拉肚子,我们觉得在当时的环境下用矿泉水过于奢侈和浪费,就把水后烧开了再用。跨国抗疫30天,虽然生活苦了些,但没给他们添麻烦,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撤离后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胡成平教授:专家组总是要撤离的,我们离开后他们怎么办、中资企业的员工怎么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协助当地开了一家中津合资医院,同时还建议在当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对援非医生的专业进行调整。我们在走访时发现当地人民很相信中医,但没有正式的中医医院,我们又帮助津巴布韦建立一个小型中医医院。目前这两家医院均已正常运营。值得一提的是,专家组回国后,队伍中的一名中医专家又随第18批援非医疗队出征津巴布韦,继续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救助。
图7 专家组成员与定点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合影
“呼吸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胡成平教授:呼吸科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回顾本次疫情,呼吸科医生不但擅长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还能够熟练使用呼吸机并进行气管插管,因此,救治范围可以覆盖全部新冠肺炎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呼吸科医生可以参与传染病防护、患者救治和出院后随访的任意一个环节工作,真正有能力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
本次疫情发生之后,有两位呼吸界的领军人物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位是钟南山院士,他逆行武汉,最早提出人传人,并强调做好隔离防护。另一位是王辰院士,他提出患者要应收尽收,要建设方舱医院切断传染源。
另外,我们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发现,部分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几乎所有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都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因此,在基于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经验与全面的文献证据检索后,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学组与欧洲多学科专家小组共同撰写了《新冠肺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并在线发表于《血栓与止血》(Thromb Haemost)杂志。这都体现了“呼吸人”的价值。
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推进学组健康发展
胡成平教授: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被认为是导致院内猝死原因最多的疾病,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力与精力损失。为了减少VTE的发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VTE相关指南、建议,经过多年的规范化治疗,我国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关口前移,把工作重点从诊治转移到预防。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正式批准进行“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这也标志着VTE防控已经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多方位的管理体系,其建设也不仅限于临床医护,更是从卫生管理层全面推动。以我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例,VTE防控体系是由医务部牵头,护理部合作,全院科室联合管理。每例患者入院后都要进行VTE的高风险评估,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对高危患者进行医学干预。也就是说,患者在入院后即可将VTE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守好了第一道防线。通过VTE防治能力的规范化培训,可以实现基层医院对于 VTE 防治能力的提升,因此,接下来的2~3年,我们学组将把目标对准基层,希望90%的患者都能在基层医院得以有效治疗。
众所周知,以肺动脉高压为代表的肺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呼吸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却并不局限于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是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我们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学组今年组织撰写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对以上问题进行系统解答,该指南近期将在《中华医学杂志》刊出。
另外,一些特殊疾病VTE治疗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例如肺癌相关VTE、妊娠期相关VTE等,而基层医疗机构对本类患者的治疗存在较大难度,学组接下来也将推动特殊疾病VTE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对基层医院进行针对性指导。
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学组在接下来的2~3年要加大防治体系和综合能力的建设,需要大量活跃组员发挥积极能动性。因此,接下来我会对亚组结构进行调整,在41个正式组员外,还将成立青年组和顾问组,吸收优秀青年医生,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激发学组活力;邀请换届的老组员继续发挥各自特长,对学组工作进行指导并参与学组建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推进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学组的健康发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佟艳华采写,胡成平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