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别光想着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多了去了

2020-09-17作者:论坛报心血管经验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他汀药物应用普及,这一不良反应报道频率明显增加。其实,除了他汀类药物,还有很多原因,以及一些药物也会引发这种不良反应的可能,今天对此尤其是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做一整理。


最早的报道

1881年,欧洲发生的一场战争中,5个士兵被瓦砾长久压在战壕中,获救后出现受压部位肿胀、酱油色尿、无尿等症状,不久就都死亡了。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1.病因:

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主要可分为物理性及非物理性原因:

  • 物理性原因: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极端体温(高热、低热)、电击等;

  •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毒物、感染、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及遗传相关因素(如肌酸磷酸化酶缺陷,肉毒碱软酰基转移酶II缺乏)等。


2. 表现:典型“三联症”--肌痛、乏力、深色尿

  •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所致单侧肢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痛,甚至出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表现。

  • 全身表现: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 急性肾衰竭表现:深色尿(肌红蛋白尿)、尿色素管型、少尿、无尿及氮质潴留。


哪些药物可引发RM?





临床上常见的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见下表:


image.png


如何预防药物性RM?





1. 服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时,不能随意增加剂量,联合用药宜谨慎。特别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更应注意:


➤ 凡与影响CYP450酶的药物合用时均应慎重,切忌与吉非贝特、非诺贝特等贝特类降血脂药合用;

➤ 65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时,用药剂量不宜超过成人正常剂量的3/4;

➤ 糖尿病及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者也应慎重服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若肝脏和肾脏受损较为严重时,应禁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 严重代谢和内分泌疾病患者应禁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2. 注意定期做血清肌酶学检查,在使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期间密切关注,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的相关表现如肌肉疼痛,无力,尿液改变等时,应及时就医。


如何治疗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治疗原则:及时、积极地补液、充分水化,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行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肾脏替代、器官支持治疗。


对于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若病情较轻,及时停药很快便可恢复,无需特殊处理;


病情较重者除停药外还需支持治疗,如补液、碱化尿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预防发生急性肾衰。当出现少尿或无尿时需尽早血液净化治疗。


本文来源:好医术心学院综合整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好医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