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次心血管综合规范化诊疗论坛请到了马长生、王祖禄、孙英贤、曹丰、李建平作为主席。整个论坛涵盖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房颤、高血压,旨在探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规范化诊疗管理。论坛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探讨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之路;进而从指南到实践什么样到治疗策略才能给中国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大临床获益?最后通过临床病例分享探讨替格瑞洛抗栓治疗地位,为中国冠心病患者带来更优的用药选择。
来自北京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唐熠达教授分享了《ACS 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优化之路》,他从透过表象看深层-ACS血栓风险综合观;ACS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探索;高效抗栓-历时30多年的持续优化之路,三个角度来分享经验。他指出ACS急性期和长期均面临死亡和再发严重血栓事件威胁,30多年的持续优化之路为ACS抗血小板策略提供循证支持;在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选择上,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更为快速、充分、可逆,而且心血管获益更明显,循证医学证据更充分;石药美洛林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与原研具有生物等效性,同时性价比更高,减轻国家医保负担,惠及更多中国冠心病患者。
来自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李彦明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复杂的病例,合并小肠肿瘤的ACS患者同事具有高出血风险和高缺血风险,住院期间多次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5g/L,经多学科会诊后制定治疗方案,患者转危为安,不料又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最终调整抗血小板方案,由原来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改为替格瑞洛单抗治疗,患者未再出血。如此复杂的双高危病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ACS患者PCI以及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出血及缺血风险,找到一个最优平衡点才能使患者获得更好预后。
随后庞文跃教授就以上两位讲者做出精彩点评。
紧接着心血管论坛精彩继续。首先聚焦房颤领域,论述房颤领域抗心律失常药物最新进展;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合理用药选择;从而引申到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决奈达隆相关临床研究,既填补了国内药物空白,又为中国房颤患者治疗策略提供优化新选择。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刘凡分享了《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用药选择》,她从房颤药物治疗优化管理的内容;房颤药物治疗的问题和时机;房颤药物治疗的选择与方法三个方面阐述观点。刘凡教授指出,房颤药物治疗需要综合管理,达到“优化”;房颤药物治疗时机需综合分析判断,再做决策;房颤药物治疗不再是律和率,抗凝对症后续上游少不了。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殷跃辉教授分享了《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他强调,窦律的长期控制应以安全性应作为首要考量依据。决奈达隆是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患者伴高危因素患者维持窦律的优先选择;决奈达隆是有效的治疗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作为临床新药,尚需更多循证来促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决奈达隆。
随后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袁祖贻教授对上述两位讲者的内容做出精彩点评,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最后一部分探讨高血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危险因素管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风险分层,是加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此外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如何进行管理,探讨CCB是否具有更好的治疗价值。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姜一农教授分享了《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她指出评价高血压危险分层有利于制定降压目标值和治疗策略;新指南高血压危险分层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主要内容变迁不大;应当重视新的危险因素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房颤做为临床合并症,需要受到高血压患者本人及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做出干预;危险分层不断简化成为趋势。
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韩清华教授分享了《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高于其他危险因素。血压控制水平、脉压差以及昼夜节律的变异性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呈相关性。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可因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加剧冠心病的发展,轻者发生心绞痛,重者可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在用药策略上她指出,所有无用药禁忌的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所有冠心病患者接受他汀治疗并达标;所有无禁忌症的患者均应口服β受体阻滞剂并把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首先加用CCB并达标;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首先加用ACEI/ARB并达标。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杨宁教授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王宁夫教授对上述两位讲者做出点评,并分享了目前高血压管理的常见问题和对新指南的见解,十分精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