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乙肝到肝癌要10多年,有很多机会阻止癌变,一定要抓住!

2021-03-22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潘宏铭教授


本文专家:

潘宏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


“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仅有12%,不仅是患者活得艰难,给医生的‘挫败感’更为直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教授调侃说:“想尝试反复失败的滋味就来做肝癌研究吧,我们参与的全球多中心研究至少在20个以上,最后能成功的方案非常少,每走一小步都可能十几年的研究心血。”


肝癌如此难治,除了肝脏本身血供丰富以及并发症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拖到晚期才来治。“从乙肝病毒到肝炎、肝硬化、再到肝癌要10多年,这期间有很多机会阻断肝癌的发生,比如定期查体、不喝酒、少生气、积极治疗其他肝病等。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没有这个意识,等到不舒服了、有症状了才去医院,大约70%-80%的患者就诊时病情已是中晚期。”潘宏铭教授说。


01.

感染乙肝病毒后,一滴酒都不能沾


无论是乙肝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有没有症状,只要肝上有“毛病”,一滴酒都不要碰。


潘宏铭教授解释说,乙肝病毒会持续攻击正常的肝细胞,酒精则是乙肝病毒的“助燃剂”,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进而造成肝脏损伤。在肝脏发生炎症后,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就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转为肝癌。


02.

高危人群,每半年就需要做一次检查


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原发肝癌患者近八成都患有乙肝病史或是携带乙肝病毒,这些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此外,《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过度饮酒、有肝癌家族史人群、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也都属于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对象,需要定期检查,以便尽早在病情早期发现异常,控制进展。


高危人群需要每半年做一次甲胎蛋白、肝功能和B超检查,如果肝脏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筛查异常,那么还需要进一步做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03.

肝癌治疗,为啥难以出现新疗法


早期肝癌是首选手术切除,如果肝脏肿块直径小于3厘米可用射频消融治疗。潘宏铭教授说,射频消融就是用细针插到肿瘤里,通过射频发生仪加热,温度可以达到100度,将癌细胞凝固性坏死,其特是创伤小、疗效好。


如果到了肝癌中期不能手术和消融治疗,可以做介入治疗(栓塞化疗),就是从大腿根部插一个导管到肝脏血管里打入化疗药和点油或其他栓塞剂,把支配肝脏的血管堵牢,使肝癌细胞缺血坏死同时产生药物杀伤作用。


靶向药物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不良反应也有所改善,可是很少有创新疗法在肝癌领域出现,第一代靶向药甚至被用了十几年。在潘宏铭教授看来,药物研发滞后也说明了肝癌的难治以及挑战,肝癌病人的肝功能往往比较差,不少病人有肝硬化合并肝炎,在抗肿瘤治疗过程当中情况急转直下,还没有来得及从药物当中获益就已经不行了,导致治疗时间太短。


另外,输液药物基本上都要通过肝脏代谢,有些药物毒性比较大,肝功能不好的病人容易出现种种副反应,如手术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乏力、腹泻等症状。副反应太大或者疗效没有超过传统药物,导致了很多药物研发的失败。


然而现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联合疗法)已正式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标志着肝癌研究迈出了成功的重要一步。潘宏铭教授表示,这种创新性的免疫联合疗法,将PD-L1免疫治疗药物和抗血管治疗药物融合在一起使用,12个月的生存率可以达到67.5%,就是三分之二的人能够活过一年,过去那些药物活过一年的比例是十分之一,这是很不容易的,医生也为之振奋。


根据IMbrave150的期临床研究结果,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降低死亡风险42%,降低肿瘤进展风险41%,同时使病情客观缓解率达到了27%,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这也是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唯一获批的全球数据。


04.

免疫治疗或成主导

治疗过程营养要达标


“只要没有免疫治疗PD-1、PD-L1的禁忌证,没有贝伐珠单抗的禁忌证,晚期肝癌病人一线治疗就可以使用‘T+A’免疫联合治疗的方案,因为用它不仅可以提升疗效,生活质量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在潘宏铭教授看来,日后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或起到主导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免疫+抗血管治疗、免疫+化疗、免疫+免疫治疗,可以说免疫治疗,让医生有了打破晚期肝癌治疗瓶颈的“新武器”


“相对胖一点的病人用免疫治疗后,疗效更为明显。”潘宏铭教授解释说,如果肿瘤病人营养不良,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所以在抗肿瘤治疗过程当中,每一个肿瘤患者要尽可能改善胃口,想办法进食,让自己有更好的身体接受抗肿瘤治疗。


但潘宏铭教授提醒,营养补充不是一直吃“补品”或是吃一些比较名贵的食材,关键要能量跟蛋白质双达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已经帮助27家医院建成了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心,包括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等,可以去这些指导中心咨询或者就诊。


最后潘宏铭教授强调,在肝癌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记住“三心合一”——树立坚强抗癌的“信心”;还有“开心”,不要陷在疾病中钻牛角尖;最后就是“小心”,治疗中的异常状况及时跟医务人员汇报。当信心、开心、小心“三心合一”的时候,抗癌成功概率就提高了。


来源:健康时报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