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推动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规范化诊疗,依托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航计划”项目,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共同发起“领航计划——急性髓系白血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旨在联合全国权威专家团队,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全国范围内区域医院的AML诊疗水平,构建科学的AML规范化诊疗路径,并建立健全的AML患者随访体系,以期造福更多AML患者。
2025年1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亲临绵阳市中心医院,担任项目评审专家,同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余国攀教授线上参与本次评审会议。二位专家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在AML诊疗领域的规范化建设成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审与考察,并成功举办了<规范中心>验收通过仪式。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绵阳市中心医院在AML诊疗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更是对其在规范化建设方面所做出努力的充分认可,也为其他医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细致评审,验收通过
许芳 教授
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自1979年成立以来,已逐步发展为川西北地区血液病治疗、急救中心,拥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住院病房开放床位65张,同时开设日间病房、移植病房,是绵阳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血液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川西北血液肿瘤专科联盟发起单位。
在AML规范化建设方面,血液内科主任许芳教授详细阐述了医院在基本条件与资质、药物管理、诊疗及技术要求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她强调,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建立了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和诊疗流程,确保了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在诊疗及技术要求上,医院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还制定了详细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在患者管理方面创新的“日住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和治疗需求,灵活安排住院治疗与日间治疗,实现了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无缝衔接。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有效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随访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了长期的健康指导和支持。
此外,许芳主任还分享了医院在科研创新、质量改进及患者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她表示,医院将继续加强科研力量投入,推动AML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将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满意度。
牛挺 教授
牛挺教授表示,绵阳市中心医院在四川省内率先荣获<规范中心>验收通过,成立AML规范化诊疗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省AML诊疗工作的发展,也为全国其他医疗中心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此外,牛挺教授对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团队在AML规范化诊疗工作中的积极实践和显著成效表示了高度赞赏。团队在住院和日间管理的双向衔接、护理团队对AML规范化项目的深度融入、日间患者细胞治疗的顺利实施以及随访工作的全面开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展示了医院在AML诊疗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余国攀教授对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医院的技术设施先进,病房规模庞大,每年AML的初诊量达100多例。医院在日间门诊及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规范建设过程中,团队根据国内外指南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融入创新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诊疗路径。医生及护理团队专业规范,实现了AML全程化管理,诊断分层及病例书写均十分完善。期待未来,在许芳主任的带领下,医院在规范化诊疗及创新探索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牛挺教授现场评审及实地考察(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随后,牛挺教授对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的病例系统、随访系统等关键材料进行抽查,并实地考察了病房、检验设备、试验设施等情况,绵阳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验收。牛挺教授为绵阳市中心医院授予“领航计划——急性髓系白血病规范化诊疗-规范中心”牌匾。
专家合影(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余国攀 教授
在规范化学术环节,余国攀教授详细解读了《含维奈克拉方案治疗新诊断不适合强烈化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专家建议(2024年版)》,该建议涵盖新诊断不适合强烈化疗(Unfit)AML患者从诱导治疗到缓解后治疗及随访管理的关键临床问题,为含维奈克拉方案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循证的指导意见。
余教授指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已成为Unfit AM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并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他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用药规范,包括剂量爬坡后维奈克拉的推荐剂量是400g/日,建议按疗程连续给药,每疗程连续给药28天,并建议在第1个疗程的第21~28天进行骨髓反应评估。第1疗程结束已经达到骨髓细胞形态学缓解,而且外周血细胞计数水平已恢复,立即继续下一个疗程治疗。诱导治疗达到骨髓细胞形态学缓解后,针对外周血细胞水平恢复不佳患者可调整优化维奈克拉方案的给药方法,包括按指征给予生长因子支持治疗,间隔休息等待血细胞计数恢复,以及间隔休息期间监测血细胞计数。
不同于传统强化疗方案,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总体上因治疗导致临床真菌感染的风险低。针对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的Unfit AML患者推荐临床监测侵袭性真菌病(IFD),但不需要对所有患者常规进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论坛报
绵阳市中心医院是全国首批获得<规范中心>验收通过的单位,您现在有什么感受?
许芳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荣获全国首批<规范中心>验收通过,我深感荣幸。这不仅是对医院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医院在医疗领域持续贡献的认可。作为川西北地区的诊疗中心,我院血液内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AML这一治疗重点和难点领域,医院凭借丰富资源、规范流程及团队努力,取得了显著临床成果和科研突破。AML规范化诊疗<规范中心>的落地,是对医院AML诊疗工作的有力证明。
这样的<规范中心>在全国尚不多见,在四川省内更是稀缺。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表彰,更是医院未来发展的鞭策和动力,标志着学科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时,<规范中心>的落地也是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开始。医院将肩负起在区域内推广AML规范化诊疗的重任,通过川西北血液肿瘤专科联盟等平台,将规范化诊疗理念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让更多患者受益。
论坛报
申请报名参与本项目,您做了哪些工作,来推进本院的AML诊疗规范?
许芳教授:自2000年起,我们积极参与国家质量控制中心的AML登记项目。通过回溯近三年的病例,我们不仅累积了宝贵的数据,也发现一些诊疗过程中的问题,认识到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为提升诊疗水平,我们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申报参与本项目时,我们系统性地回溯了不同危险度分层的AML患者的诊疗情况,全面整理病例并上报,对不合格病例进行深入反思与总结。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积极地建立了亚专科团队,下发文件与指南,确保诊疗操作的规范性,致力于提升AML综合诊疗能力。同时,我们重视科室内部的交流与培训,组织诊疗技术提升培训和护理随访管理规范培训,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规范工作行为。
最终,我们成功获得<规范中心>荣誉,这不仅规范了工作流程,提升了诊疗能力,还为医院在AML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坛报
这些工作带来哪些积极的成果?您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推动规范化的意义是什么?
许芳教授:规范化建设不仅推进AML这一病种的诊疗能力提升,也推动了医院其他病种的亚专科规范化进程。我们遵循统一标准,使得其他病种的诊疗流程更加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在临床路径的落地实施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注重临床路径的数量转向更加强调路径的符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这对提升医院整体诊疗水平至关重要。
如今,AML诊疗管理已迈向全程化,我们采取电话随访、微信平台随访、远程诊疗随访以及长期固定的继续教育等多种随访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这将进一步促进疗效提升,使患者能更积极地配合治疗,这也彰显了推动规范化的深远意义。
论坛报
近年来,AML患者的“全程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要求医院具备更强的患者随访与患者管理能力,对此您有哪些经验分享给正在进行规范化建设的中心?
许芳教授:AML患者的“全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中心需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针对性策略。
首先,医患信任是随访制度的基石。医院应提供全方位资源支持,如便捷诊疗、及时药品供应、清晰的医保政策解读等,构建良好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全病程诊疗规划。通过发放手册、宣传患教科普视频等方式,增强患者的信息,促进患者间交流。
其次,规范化是确保医疗质量的第一步。医生需在实践中切实落实规范化措施,为随访管理提供保障。我们中心采取多样化随访方式,涵盖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营养支持、疾病知识普及等,同时,建立远程服务系统,方便患者获取医疗资源。
论坛报
您在AML患者管理上,创新性地建立了“日住一体化治疗”的模式,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种模式的具体运行和获益吗?
许芳教授:传统的AML治疗模式需要患者频繁地进行“入院-出院”循环操作,耗费患者资源,给家属带来负担。所以我们探索并实践了“日住一体化治疗”新模式,核心在于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居家治疗,与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结合绵阳本地医保政策,我院率先建立日间管理体系,患者无需在医院各部门往返,享受与住院患者同等的全流程服务,三个月内无需重复结算,只需按时到院治疗后即可返家,极大地简化了流程,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治疗依从性。
“日住一体化治疗”模式能够全面覆盖患者并规律性地为患者安排治疗计划,及时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微信、电话及远程信息系统,我们能在患者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降低治疗风险。
让患者更多地实现居家治疗,并没有脱离医生的管理,我们形象地将这种模式比作“放风筝”,当患者需要回家时,他们可以安心地在家休养;一旦有任何问题出现,我们只需轻轻一“拉”这条“风筝线”,患者就能随时回到医院接受医疗服务。这条“风筝线”看似柔弱,却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意义深远。该模式已成功治疗了多位80岁以上老年患者,显著提升了这些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对比日间病房与住院病房的治疗数据,绝大多数患者对“日住一体化诊疗”模式高度认可。希望在本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中心的交流合作,将其推广至更多地域,让更多患者获益。
论坛报
本项目旨在以评促建,促进各级中心不断提升,对于后续持续的学科建设、规范诊疗提升,您有哪些计划或展望?
许芳教授:学科建设是我们团队始终关注的核心议题,我们明确了两大责任,提升诊疗水平和推动学科发展。未来,我们将重点聚焦临床科研融合发展,临床医生应成为科研的探索者和创新的推动者。随着诊疗体系的完善以及数据的积累,我们期待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作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落地中心,我们将积极拓展临床试验领域的合作,承接更多前瞻性、创新性的临床研究,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有效的诊疗方案。
在学科建设规划中,我们期待与更多临床单位和中心建立合作,通过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探索创新性成果,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作为公立医疗单位,我们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周边和基层单位提升诊疗规范和学科建设水平,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进步与繁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