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6月8~10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病分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办的2018年第九届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论坛暨2018北京第十届肠黏膜屏障与相关疾病论坛在京召开。此次会议针对肠黏膜屏障相关疾病和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2项热点议题,旨在更好地提高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增进国内消化同道们的交流。
粪菌银行的建立
同济大学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所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郜恒骏
肠道微生物是目前国际范围的研究热点。其在营养、屏障、免疫、调节代谢等方面的作用被逐渐认识,是人体一个不可缺少的器官。近10年间,各国陆续启动了微生态研究计划。肠道微生态紊乱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关系被逐渐发现,因此Science中提出,你的微生态就是你的健康,同时破坏微生态就是破坏健康。因此,当前微生物学的观念已从传统的一菌一病逐渐发展为感染微生态学。
粪菌移植(FMT)是肠道微生态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2013年,FMT用于难辨梭菌治疗被正式写入FDA指南,具有里程碑意义,另外在2017年,微生物组学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应用被评为十大医学创新。FMT的方式包括经鼻肠管、胃镜肠镜导入,微生态胶囊口服,发展为含特定菌的胶囊,其发展必将非常迅速。
在此基础上,美国粪菌银行于2013年正式开业。其运营体系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其中政策法规及安全性最为重要,需要用严格的标准筛选捐献志愿者以确保应用时的安全性,但目前相关政策法规有待不断完善。第二,目前建立粪菌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基础临床以及转化的研究,因此其质量至关重要,标准化非常必要,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不同研究间的统一性。第三,粪菌移植的适应症仍需进一步明确。第四,志愿者的招募,粪菌银行的建立需要经严格筛选的志愿者多次捐献符合要求的充足的粪便,为此,美国粪菌银行建立了一套志愿者激励机制以增加完成度。美国粪菌银行目前已完成了2000多例收集,进入了100多家医院供其使用,其后还有一套完善的治疗结果反馈体系。多个国家也在进行粪菌银行的创建。
之所以建立粪菌银行、研究肠道微生物基因组,是因为其在疾病预测及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广阔前景,进而可以实现基于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精准医疗。进行这类研究的基石就是建立高质量的肠道菌群样本库,随后应用高通量生物芯片、测序等组学技术得到分子医学大数据,进而得到分子诊断标志物与药物靶点的转化医学产品,从而实现预测预防、早筛早诊的个性化医疗。这条路径与2016年中国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申报指南相吻合。
近16年间,我们在个性化精准医学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从组学平台的建立,生命组学大数据重点专项立项,在此基础上形成转化产品,直到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建立。此外,在生物样本库建立的标准化方面也完成了大量工作。包括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及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创立,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不断推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样本资源研究中心的成立,推动生物样本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与国际ISO接轨,共同召集推进生物样本库与生物资源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科技资源(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平台上海创新中心的成立,建立中国生物样本虚拟信息中心,打造中国生物样本联盟,极大程度地促进生物样本的共享与应用。2017年应用世界最顶尖全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生物样本第三方存储中心,即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建立,并积极与美国生物银行的交流合作,同时设立全国分行。
高质量生物样本库,包括粪菌银行,大数据库建立、大样本验证、转化研究为专利产品中均有重大作用,是建立精准医学及个性化医疗的坚强基石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史晨辰 整理 郜恒骏 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