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应对模式、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后置分析:一项随机试验
发表期刊:《肾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Nephrology IF(2023): 2.7]
通讯作者:董捷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在家中进行透析引入了非医疗因素,包括社会支持、看护关系以及与人格相关的内在特征,使它们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接受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应对策略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后置分析基于一项先前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纳入了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开始接受CAPD的150例新发患者。所有患者均被随访至退出腹膜透析或2023年5月4日。我们检查了医学应对模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表现出的主要应对方法(回避、接受-顺从或面对),同时还评估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在三种应对机制中,无论是在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水平上,回避都显著预测了全因死亡率。在调整临床协变量后,这种关系仍然保持不变。同时,在接受-顺从的高三分位数和其他面对得分的独立预测中,调整上述变量后,死亡风险降低。回避和面对水平也独立预测了首次腹膜炎的发生。未发现应对策略与转为血液透析之间存在关联。社会支持和人格被发现是应对策略对全因死亡率和首次腹膜炎预测效应的混杂因素。
在CAPD患者中,应对策略与全因死亡率和首次腹膜炎独立相关,这种关系受到社会支持和人格相关性的混杂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将应对策略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实践中的必要性。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