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媒体日报道】APASL2025见证肝病防治“中国领导力”!构建亚太肝病新社区推动区域合作升级!

2025-04-0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2025年3月26—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3月28日,大会组委会特别设立媒体日活动,邀请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围绕开幕式盛况、构建亚太肝病新社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现状和管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解读。本次媒体日活动得到了中国医学论坛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积极参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教授主持了本次媒体日活动。


图片1.png


深度解读




















聚焦APASL2025热点





















APASL2025开幕式和颁奖


徐小元教授和魏来教授共同对APASL2025开幕式和颁奖进行介绍。


图片2.png
徐小元 教授

图片3.png
魏来 教授


徐小元教授介绍,本届大会是历届APASL会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幕式上,自2004年以来的历届APASL主席纷纷亮相,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魏来教授则强调了此次会议的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会议突出展示了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的显著成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夏刚副局长介绍,我国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得到有效控制,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降至1%以下,提前实现西太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的目标,受到世界卫生组织表彰。同时,感染者治疗效果稳步提升,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经济负担大幅降低,全社会肝炎防治意识不断增强。


其次,此次会议的最大主题是病毒性肝炎的消除,这也得到了亚太肝病学会Masao OMATA教授和Shiv K SARIN教授等的高度认可,他们称赞在肝病领域和病毒性肝炎防控方面的“中国领导力”。


再次,会议还创新性地将主席演讲与开幕式演讲合并,共有6位专家就亚太地区肝脏疾病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议题涵盖了内科、外科、肝癌、公卫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多元合作的会议主题。


此外,在颁奖环节,亚太肝病协会对亚太地区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和医生进行了表彰。此次颁奖共有5位获奖者,其中4位来自中国。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荣获APASL Okuda-Omata杰出贡献奖,这是中国连续两年获得该奖项,彰显了中国在肝脏疾病领域对亚太地区的突出贡献。


徐小元教授补充指出,亚太肝病学会的颁奖过程十分严格,需经过摸底、投票和讨论等多个环节,确保奖项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构建亚太肝病新社区


魏来教授介绍,构建亚太肝病新社区这一专题汇聚了医学专家、公共卫生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多元融合的方式,整合医院、社区、制药企业等各方资源,提升肝病防治水平,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魏教授指出,以往的会议模式主要是专家之间的经验交流,而此次研讨会则邀请了更多元化的参与者,包括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王宇理事长、前任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主任委员Ray KIM教授以及三位企业代表。


会上,各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就肝病防治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Masao OMATA教授和Shiv K SARIN教授分享了APASL学会在肝病防治中的角色和作用,Shiv K SARIN教授还特别分享了印度内外科联合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Ray KIM教授则强调了大学与社区连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全身心为患者服务。王宇理事长则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提出了医防融合、分级诊疗等手段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新思路。三家企业代表则分别介绍了他们在新药研发、消除模式探索和公益活动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现状和管理


图片4.png

范建高教授


范建高教授指出,在本届亚太肝病年会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成为热议焦点。这一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进展性肝病,亟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范教授介绍,本次年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亚太肝病学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诊断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再版。该指南自2020年首次发布以来,经过5年的实践和研究,现已进行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管理。


此外,全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理事会也在本次年会召开了专题会,主要聚焦亚太地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控、无创诊断及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会议强调,应加强亚太地区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合作,开展更多临床研究,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


范教授特别指出,中国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认知和指南制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本次年会也介绍了《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英文版,旨在让更多亚太地区的医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管理方面,范教授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需要多学科协作。他表示,MAFLD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因此,需要医疗机构、政府及企业的多方共同参与,形成防控合力。


CMT媒体提问




















AI辅助诊疗引发热议





















图片5.png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提问


AI诊断系统在某些疾病的诊疗已经达到专家级别水平,但是AI“黑箱算法”可能会导致临床决策缺乏可解释性。您如何看待AI辅助诊疗的循证医学价值?另外过度依赖计算机辅助诊断,是否可能导致医生的技能退化,如何规避这个问题?




范建高教授表示,AI对于全球医学领域都是一个新挑战,中国医生或医疗机构应勇敢面对并积极应对。他提到近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访问时发现,该校多个学院都在积极开展AI相关研究,这进一步印证了AI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在这一领域应先行先试,但需谨慎推进。


针对AI辅助诊疗的循证医学价值,范教授指出,AI在MAFLD诊断领域的应用仅限于临床试验,并需要临床病理专家的明确诊断作为前提。AI算法需要大量优质素材进行学习,因此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将AI神化。


对于过度依赖计算机辅助诊断可能导致医生技能退化的问题,范教授表示,目前AI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一般临床诊断。他强调,医生在临床决策中仍占据主导地位,AI只是辅助工具。因此,目前大家不必担心AI会取代临床医生的情况。


范教授最后表示,中国在全球AI领域已取得不错成绩,应继续积极面对、谨慎前行,力争在AI辅助诊疗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图片6.png

胡鹏教授


胡鹏教授就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医生技能的影响发表了补充看法。他强调,AI作为发展趋势,应被医疗行业积极拥抱,但须明确其辅助医疗决策的角色,同时注重如何有效运用这一工具。


胡鹏教授指出,AI在医疗领域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医疗决策,而非替代专业医务人员的最终决策。医疗决策仍应依赖于专业医务人员的判断和技能。


胡鹏教授指出,AI在不同医疗场景中的适用性不同。他认为,AI在某些场景下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训练AI学习指南和共识,可以指导水平较低的医务人员做出更准确的医疗决策。


针对AI可能导致的医生技能退化问题,胡鹏教授表示否定。他强调,医疗行业高度重视医生基本技能的培训,医生在诊断患者时仍须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和观察病人表现,这些是AI无法替代的。


因此,胡教授认为,AI不会导致医务人员的基本能力下降,反而会促进和帮助他们提升能力。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佟艳华报道,感谢范建高教授审核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