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髓遇而安”
撰写 | 张小帅、江倩
审核 | 江倩
大部分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以及长期的生存结局,但仍有少数患者在TKI治疗过程中出现治疗失败、疾病进展甚至死亡。以往国内外研究往往关注患者的临床、生物学因素对治疗反应及结局的影响,而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常被忽略。近年来,国际上多项研究报道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户籍、受教育水平、婚姻状态及收入等也显著影响CML患者的治疗反应及结局。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团队进行的一项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初诊CML-CP患者影响的研究(已发表于《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杂志。
研究纳入961例患者,其中33%因常规体检而诊断CML,32%因其他疾病就诊而诊断, 35%因为出现CML相关症状(乏力、发热、盗汗、消瘦、上腹饱胀感、左上腹部包块等)而就医确诊。进一步分析发现,低教育水平患者更多因CML相关症状而就诊,之后诊断为CML。另外,男性、低教育水平和因CML相关症状而诊断的患者在初诊时为ELTS评分中高危比例显著更高。研究还发现,男性、高龄、低教育水平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与较差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相关。
研究共纳入1414例接受TKI治疗的成人初发CML患者,其中接受一线伊马替尼治疗1176例(83%),一线二代TKI治疗238例(17%)。中位年龄40岁,男性873例(62%),ELTS评分低危942例(67%)、中危352例(25%)、高危120例(8%)。初中及以下学历355例(25%)、高中学历312例(22%)、大学及以上学历747例(53%)。城镇户籍993例(70%)、农村户籍421例(30%)。未婚253例(18%),已婚1107例(78%),离异或丧偶54例(4%)。
研究发现,男性、受教育水平低、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120×109/L)、低血红蛋白(<115g/L)、ELT评分为中高危和一线伊马替尼治疗(与二代TKI相比)与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显著相关。联合以上因素建立治疗反应的预测模型,可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5个亚组,各亚组后者间累积获得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具有显著差异:极低危/低危组5年主要分子学反应(MMR)高达80-95%,深层分子学反应(至少MR4)高达50-65%,而高危/极高危组MMR仅为50-70%,深层分子学反应仅为10-18%。
针对无失败生存、无疾病进展生存、总生存这几项治疗结局,多因素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低、ELTS评分为中高危与更差的治疗结局显著相关。另外,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120×109/L)、低血红蛋白(<115g/L)与较差的无失败生存率显著相关;未婚、伴有慢性合并症与较低的总生存率相关。联合以上因素建立治疗失败与疾病进展的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5个亚组,极低危/低危组5年无失败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95%和95%-100%,而高危/极高危组仅为30-50%和60-75%。
建立总生存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个亚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90%和72%。
除临床特征外,患者社会人口学因素与CML患者治疗反应及结局密切相关。联合社会人口学及临床因素可更好地预测患者TKI治疗反应及结局。临床医师在管理CML患者时应重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识别容易被忽视的高危患者人群,予以更多的关注、教育和管理,帮助改善患者总体治疗结局。
国家中心PI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导师:江倩教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