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人纤维蛋白原也称人凝血因子Ⅰ,主要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血浆中纤原含量丰富,正常人血浆中约为 2~4 g/L。纤原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后期阶段,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还可介导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液黏度,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二、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的来源及适应证
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属于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是纤维蛋白原替代产品的一种。由健康人血浆,经分离、提纯,并经病毒去除和灭活处理、冻干制成。除主要成分人纤维蛋白原外还含有适量稳定剂甘氨酸,盐酸精氨酸,柠檬酸钠,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可作为人纤维蛋白原缺乏的有效替代治疗。输注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可以纠正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目前主要用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
2.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三、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的具体用法
1. 配制方法:使用前先将本品及灭菌注射用水预温至30℃~37 ℃,然后按瓶签标示量(25 ml)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置30℃~37 ℃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制品全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以免蛋白变性)。有研究表明,采用动态改变药瓶内压力的方法溶解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可以缩短药物完全溶解时间和患者完成输液的时间。
2. 输注方法:本品专供静脉输注,溶解后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少量絮状物或蛋白颗粒存在。为此用于输注的输血器应带有滤网装置。但如发现有大量或大块不溶物时,不可使用。滴注速度以每分钟60滴左右为宜。
3. 用量:应根据病情及临床检验结果包括凝血试验指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来决定给药量。一般首次给药1~2 g,如需要可遵照医嘱继续给药。也可按照个体需求精确计算后给药,计算公式如下:
给药剂量=(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校正系数
备注:纤维蛋白原以mg/dL为单位。校正系数mg/kg为单位。
(1)产品RiaSTAP和Haemocomplean的校正系数为1.7,因此,给药剂量(mg)=体重(kg)x[(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mg/dl)-(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mg/dl)]÷1.7
(2)产品FIBRYGA的校正系数为1.8,因此,给药剂量(mg)=体重(kg)x[(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mg/dl)-(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mg/dl)]÷1.8
备注:对于<12岁的儿童,校正系数为1.4而不是1.8。
四、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1. 本品增加了100 ℃ 30分钟干热法处理新工艺步骤,可能导致免疫原性改变,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甚至严重过敏反应,故在使用本品时应注意配备良好急救措施。
2. 本品为人血液制品,尽管经过筛检及灭活病毒处理,仍不能完全排除含有病毒等未知病原体而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
3. 本品含有不超过3%的盐酸精氨酸作为稳定剂,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等风险。建议在使用前及使用期间进行电解质监测,根据结果调整剂量或停止使用本品。已存在代谢紊乱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敲黑板
1. 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可以作为体内纤维蛋白原的补充,参与体内止血过程,用于纠正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2. 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的配制及输注有特殊要求,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3. 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的用量可根据患者体重及目标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计算。
4. 注射用人纤维蛋白原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严重过敏反应及代谢性酸中毒的风险。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熊璐琪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李楚云
编辑: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 林俊强
本文转发自岭南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