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门诊上经常听到患者说,做胃镜、肠镜太难受了,检查前不能吃东西,还要吃泻药拉肚子,检查后还有腹胀,不想受这份“罪”,可不可以做胶囊内镜?听说吃一颗药,就把胃和肠道都检查了,现在科技真发达。
相信这是很多患者的想法,都觉得做胃镜肠镜有必要,但是听说或者做过后确实很难受,或者有恐惧感,听说胶囊内镜只需要吃一颗胶囊,就能完成检查!应该很轻松。
事实真的如此吗?普通人有必要做胶囊内镜吗?胶囊内镜真的很轻松?或者,胶囊内镜的适应证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胶囊内镜究竟长什么样?普通人适合做吗?它的优势是什么?有什么缺点?它的适应证是什么?禁忌证是什么?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又称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似普通药物胶囊大小,内置微型摄像头。从口腔摄入,肛门排出,有点类似我们平常吃药。胶囊内镜可用于检查食管、胃及肠道是否有病变!尤其适合小肠病变的检查。
胶囊内镜类似普通药丸大小
胶囊内镜由七部分组成,包括:透明外壳、光源、成像元件、传感器、电池、发射模块和天线。简单讲就是有胶囊(摄像机植入胶囊内)和数据传输装置组成。胶囊似普通药物大小,实际是一台微型摄像头,患者吞服胶囊后,胶囊会随着胃肠肌肉运动的方向沿着食管、胃、小肠、大肠运动,并不断拍摄图像,胶囊一般在24小时排出体外。
数据传输装置一般系于腰间或者背在背上,通过胶囊拍摄的图像,会传输到系于患者腰间的数据传感器,检查结束后,医生根据传感器上近万张图像进行分析,了解患者胃肠道是否有病变,初步判断病变的类型。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和日常活动,应避免剧烈运动。
普通人适合做胶囊内镜检查吗?
胶囊内镜是非侵入性检查,相比传统的胃镜和肠镜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普通人适合行胶囊内镜检查吗?
对于普通人,我们并不推荐行胶囊内镜检查,尤其不推荐用于体检,与胶囊内镜的适应证和它的缺点明确相关。
胶囊内镜的优势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检查方法(和传统胃镜肠镜相比),优势较明显:
1.它是一种非侵入性操作,痛苦少,患者更愿意接受,可适用于年龄较大没有禁忌证的患者;
2.患者对于胶囊内镜更容易耐受,无须镇静剂、无痛苦、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3.尤其对于小肠病变的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传统胃肠镜无法到达小肠,小肠一度被认为是“禁区”,小肠镜检查风险大、操作困难)。
传统肠镜
胶囊内镜的缺点
1.因为胶囊内镜为微型摄像头,摄像头表面容易被肠道或胃内黏液糊住,影响拍摄效果,看不清楚胃肠道的情况,造成误诊或漏诊。
2.行胶囊内镜检查前,需要行胃肠道准备,至少禁食8小时以上,患者可能出现胃部瘪陷,摄像头的镜头紧贴胃肠壁,胶囊不能通过人为控制(传统的胃镜和肠镜在出现胃肠瘪陷时,需要通过胃镜和肠镜的腔道注入空气,以便撑开胃肠道),到不了胃肠壁的每一个角落,也看不清楚近距离的肠壁,影响检查效果。
3.胶囊内镜是随着胃肠道的肌肉运动而运动,对于病变处,它并不会多做停留,以便拍摄更多的图片。
4.胶囊内镜价格较贵,费用一般在3000-5000元左右,并且,很多地方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只有部分医院能开展(甚至部分三甲医院都不能做胶囊内镜检查,普及率不是特别高)。
5.胶囊内镜发现病变后,还需要通过胃镜、肠镜、MRI、CT、病理等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且胶囊内镜能开展的镜下治疗项目也很少。
6.对于有肿瘤或者肠梗阻可能的患者,可能存在胶囊无法排出,必要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胶囊内镜有哪些适应证?
胶囊内镜具有一定的缺点,也有明显优势,那么,它的适用证有哪些呢?
1.患者经过胃镜、肠镜、腹部CT、消化道钡餐、血管造影等检查后,仍然不能明确病变性质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
2.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
3.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4.疑似小肠肿瘤的患者;
5.疑似克罗恩病或需要监测并指导克罗恩病治疗的患者。
胶囊内镜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如果胶囊滞留,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2.相对禁忌证:怀疑或明确有肠梗阻的患者、安置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吞咽障碍的人群。
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因为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病变的检查,所以肠道准备很重要,一般需要禁食至少8小时以上,同时需要口服泻药,便于肠道清洁。
综上,胶囊内镜不是常规检查,并不推荐体检时使用胶囊内镜!
来源:消化社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