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实用心脏病学》是我前行的力量

2019-08-02作者:论坛报小塔人文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22.jpg

作者:重庆市开州区康桥医院  张德光

与《实用心脏病学》结下不解之缘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高考制度恢复后,插队落户的我第一次考上大学,却因“极左”路线影响而没有被录取。父母亲不想让他们的儿子在农村待一辈子,坚韧的父亲第一次流出了心痛的泪花,父亲坚定地说:“要有一技之长。”于是让我拜开县西医名医涂昌樑先生为师。

他要求严格、系统、规范。一边宣讲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一边带我接触临床工作。当年风心病房颤和心律失常的患者较多,县城医院不能做心电图,患者只能赶160里路到市里的医院做心电图。老师主张医生要能够自己动手分析心电图,一个放大镜,一支分规,一把尺子,既比又量。白天患者多,晚上老师在家里亲自教我。

教材中关于心电图的理论讲解只有一两页,如饥似渴的我想看更多书。1979年6月30日,那是一个星期六,我在县城书店徘徊许久,尽管知道家境非常拮据有些不忍心,但还是鼓足勇气告诉母亲想要买书,母亲从兜里掏出6.05元给我——那可是全家七口人生活费呀!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购买了董承琅教授主编的《实用心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8月第2版,1978年8月第1次印刷)。董承琅教授(1899-1992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人)是20世纪中国著名心血管内科医师,我国心血管内科学的奠基人,开创了中国的心电图时代,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心血管内科医师。

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这本书,找来牛皮纸包装好书皮,并用毛笔隶书写上书名“实用心脏病学”。同时在扉页上签名:Deguang 1979年6月30日购于开城新华书店。

图为作者珍藏的《实用心脏病学》

当天,我迫不及待地仔细读了第一章节“病史与症状,一般检查”(第1~13页),在重点语句下面用钢笔划了横线,牢记心里。

董承琅教授写道:“目前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存在着一种过分依赖或侧重于实验室观察,而轻视病史询问和物理检查的倾向。我们并不否认,对于某些心血管疾病,实验室检查常可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料,但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实验室检查只能补充而不能代替病史询问和物理检查;在临床实践中,有时仅根据病史一项,即可作出一个完整的诊断,或者至少可将鉴别诊断的病种限制在较小的范围。所以,准确的病史记录和认真的物理检查,仍应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础。病史的询问和记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董承琅教授的这段话,影响我一生。直到今天,许多患者看病前拿出一堆检查单或体检报告,云云检查怎么说。而我40多年来始终记住董老的话,也成了一种习惯,先问病史再物理检查,再看检查单,这样觉得心里踏实。

接着我反复阅读第五章“心电图学与心向量图学”(第79~150页),并作详细笔记。为了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认图、识图和强化记忆,我把绘图纸剪成心电图纸大小一样,用圆珠笔描记正常和各种异常心电图图形,贴在笔记本中,写上心电图描述,放在口袋里随时看,加深理解。

图为作者的心电图笔记

20世纪80年代初,临床上风心病房颤多见,我们筛选3个病例(男性,30~40岁),按照董承琅教授《实用心脏病学》中描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医生每1小时询问病情并听诊心脏,同时记录心电图(上海产单导心电图机)。先用洋地黄,当心率每分钟70~80次时用奎尼丁,每2小时0.2克。第1天服药4次,听诊心律正常和心电图证实为窦性心律即停用;第2天服药次数增至5次,结果两例心律纠正,1例出现轻度黄疸,未见效果,也没有继续用大剂量奎尼丁。

跟着《实用心脏病学》学“艺术”,跟着《实用心脏病学》做科研。我细心坚持收集临床资料和总结,有15篇论文被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大会录用,24篇论文被中国心脏大会录用,并成长为开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万州区优秀知识分子、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分会会员。

《实用心脏病学》伴我40多年,指导我临床;董承琅教授在书中传递出的理念也教我做人40多年,指导我修养。虽然书页已泛黄,但经典熠熠生辉。从25岁到65岁,再到更老的我,这本书依然随我在临床。

《实用心脏病学》主编董承琅教授说:“我认为一切诊断和治疗措施,包括一些探讨性或科研性措施,均应以病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应从个人的兴趣或个人的利益出发。”40多年前的话,至今依然彰显医学人文艺术之爱。如今重读《实用心脏病学》既有历史深度,更有现代广度。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投稿请点击:投稿方式链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