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泰斗领航前沿共探——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名家讲坛精彩纷呈

2025-04-28作者:论坛报雨彤资讯
非原创

2025年4月26日,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承办,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四川省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联盟协办的第七届天府肿瘤大会在蓉正式开幕。


大会以“智慧赋能,共克肿瘤”为主题,设置主会场1个并以单癌种、多学科设置了26个分会场,邀请国内外肿瘤领域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智慧赋能,共克肿瘤”的大会主题共同探讨肿瘤诊疗的热点和难点,以名家讲坛、主题报告、专题发言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为参会者奉上了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知识盛筵。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丁健院士以“中国肿瘤新药研发”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指出,2023-2024年我国已批准34个国产抗肿瘤新药,其团队研发的谷美替尼填补了MET ex14跳变肺癌治疗空白,但我国原创新药占比仅1.8%,靶点同质化严重(70%药物集中在21%靶点)。他呼吁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实现从仿制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型。成都中医药大学裴瑾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蒋倩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四川大学叶玲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西湖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董晨院士以“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与策略”为题,指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存在的三大核心挑战:不良反应、低有效率、T细胞耗竭,其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了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为优化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袁志平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杨牧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以“基于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新辅助策略”为题提出直肠癌治疗已进入“器官保全-功能维护”新阶段,其团队研究显示:FOWARC研究证实单纯化疗(mFOLFOX6)与传统放化疗疗效相当且毒性更低;PICC研究表明dMMR型直肠癌可采用免疫治疗替代传统疗法;pMMR型直肠癌仍需提高治疗效果,未来将向根治性治疗发展。包头市肿瘤医院张茂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金永东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新疆医科大学王成伟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中山大学李孟鸿教授发表了题为“癌症基因调控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对策”的精彩报告。李教授分享了近年来团队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包括鉴定出由EGFR/MAPK信号通路诱导的lncRNA ESSENCE,并揭示其通过稳定CAD蛋白和抑制铁死亡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接着介绍了EIF3H通过调节HAX1和RAF1-ERK1/2信号转导介导肠癌发展的研究。最后李教授提到了肠道菌群例如丁酸梭菌等如何影响肿瘤,以及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反应。青海省肿瘤医院邢艳霞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燕锦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西南医科大学张春祥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肺癌靶向、免疫及ADC药物管理的合纵连横”的专题报告。她指出,靶向、免疫、ADC治疗是革新肺癌治疗格局的三大手段“合纵连横”策略(含协同、灵活、平衡策略)或为破解晚期肺癌耐药困境的有效路径,并提出未来探索方向:挖掘耐药新机制、研发针对耐药靶点的新药、探索不同药物的新联合方案,凸显了该策略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巴中市中医院穆大成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姚文秀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精彩的提问和讨论。本环节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主持下进行。



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就“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治的应用与思考”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他指出,AI在肿瘤诊疗各环节作用显著:检验、影像等诊断更高效精准,外科、放化疗及康复护理等治疗也因AI赋能更趋精准化。同时,他剖析了AI临床应用的现实挑战和面临的瓶颈。最后,林桐榆教授以川肿AI问诊与临床实践结合案例为切口,展示其院内应用现状,并展望了AI技术驱动肿瘤诊疗向精准化、全周期化发展的未来路径。雅安市人民医院张远国教授、阆中市人民医院李建国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勇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他们的演讲内容既有前沿的理论研究,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让每位参与者沉浸于知识的激流之中。


接下来是专题会环节,四川省肿瘤医院吴萍教授分享了DLBCL诊疗新进展及临床实践;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林帅教授解读了CDK4/6i在HR+HER2-乳腺癌治疗中的策略;魏阳教授介绍了抗PD-1/VEGF双抗在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突破。多位教授围绕肿瘤诊疗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激荡出学术探索的新浪潮。本环节由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赵卫东教授和四川省人民医院谢可教授主持。



下午的名家讲堂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学者间的智慧交锋,为与会者开启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之旅。


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分享了题为“核医疗放射精准肿瘤治疗(医工理信结合创新模式)”的报告。他强调多学科融合(医工理信协同)对精准放疗发展的关键作用;重点介绍了质子治疗优势及FLASH放疗的生物机制;分享了实验室在空间分割放疗等创新研究成果;提出放疗应向智能化、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绵阳市中心医院杜小波教授、盐亭县肿瘤医院胡荷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杨汉丰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澳门科技大学朱依谆教授以“细胞治疗昨天、今天和明天”为题做了专题报告。他强调细胞治疗是当今治疗热点,并就细胞治疗分类的优势、局限性、现在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全面的梳理。目前,FDA相继批准CAR-T、TIL等细胞疗法等,目前在血液肿瘤领域治疗技术相对更为成熟。但机遇及挑战并存,目前细胞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验证,且仍需警惕其安全性问题,如CRS、神经毒性、成瘤风险,但整体而言是一种充满期待与希望的治疗方法。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陈雪丹教授和广元市中心医院曾茄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电子科技大学徐红兵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黄志刚教授以“头颈外科新技术发展趋势”为题,重点介绍了头颈外科微创技术进展:经口CO₂激光喉显微外科技术:36年经验,8238例,96.8%功能保全率;鼻内镜颅底外科创新手术:创新入路+实时导航提升安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多入路微创,兼顾功能与美容;达芬奇机器人+AI:推动精准化、智能化诊疗。黄教授指出,微创与功能保全是未来方向,需加强医工结合与多学科协作。贵州省人民医院叶惠平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李超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仁增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Lim Soon Thye教授探讨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K/T淋巴瘤中的应用。他提到,未来整合基因组信息及临床特征将更有助于早期预测高危患者并提供更佳治疗策略。当前,PD1被证实在NK/T中的具有更佳治疗疗效,但部分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仍欠佳,目前初步研究结果证实,在NK/T淋巴瘤中,JAK/STAT抑制剂被证实可逆转西达本胺耐药,靶向CDK4/6-pRb-E2F-c-Myc通路可克服塞利尼索耐药等最新进展。四川省肿瘤医院洪煌明教授、冷雪峰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正林院士的主持下进行。



北京协和医院杨爱明教授的讲座聚焦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筛查、诊断、治疗与随访。他强调早癌筛查和早期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提及各类先进内镜技术、AI辅助诊断的价值及术后随访细节,体现了“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的理念。四川省肿瘤医院包郁教授、乔良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何素玉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雄增教授以“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为题,详细介绍了包括发育异常、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肿瘤、涎腺型分泌性癌、甲状腺母细胞瘤等甲状腺肿瘤的HE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其分子改变特征。绵阳市中心医院柯琦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刘洋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廖秀清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何作祥教授以“医工结合助力核医学创新发展”为题,提出医工结合是国家驱动创新发展的趋势。他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情况及研究成果,既包括临床研究设备的开发,如四维定量SPECT/CT,国产双探头单光子影像,又涵盖科研设备的研发。他接着提出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重要性,并对核医学新型诊疗进行展望。厦门大学的刘刚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程祝忠教授对此讲题进行了提问。本环节在北京医院刘甫庚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在会议总结环节,四川省肿瘤医院李超副院长首先感谢了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者的积极参与,他指出,我们始终致力于聚焦肿瘤诊疗热点,致力于提高患者体验,现在,西部首个质子治疗中心启用,进一步推动了肿瘤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天府肿瘤大会也架起了跨区域跨学科的桥梁,期待明年再聚。



通讯员丨四川省肿瘤医院医务处(院感办)党支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