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位于乳腺癌之后。2018 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超过 56.9 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1.1万例。其中85%的病例发生于发展中国家。我国2015年约有新发病例 11.1 万,死亡病例3.4万。
我国宫颈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是51岁,但主要好发于2个年龄段,以40~50 岁为最多,60~70 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 岁以前少见。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逐渐降低,有年轻化趋势。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宫颈癌疫苗,准确地说应该叫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其不仅能够预防宫颈癌,还能够预防宫颈癌前病变、生殖器疣、肛门癌、口咽癌、外阴癌、阴道癌和阴茎癌。
什么是HPV?
HP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寄宿在人体的细胞内繁殖。作为一种易感染人体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的病种,HPV主要通过性传播,进入生殖道、口腔或咽喉,从而导致黏膜皮肤感染。还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手接触了HPV污染的物品后,在如厕、沐浴时可能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生殖器官接触到内衣等也可能被感染。总之HPV的传播性非常强。
HPV感染不容易被察觉,很多人感染了都不知道。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都与HPV感染有关。HPV病毒可分为致癌型(高危型)和非致癌性(低危型)。
其中最常见的高危型为HPV16型及HPV18型,大概55%~60%的宫颈癌病因与HPV16型有关。HPV18型的致癌性居第二位,与10%~15%的宫颈癌相关。超过90%的宫颈癌都与持续感染这两个高危型HPV有关。
HPV和宫颈癌有什么关系?
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即宫颈发生癌变的过程中,HPV感染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女性一生中, 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达 70%以上,但只有不到10%的妇女发展成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主要原因是 80%的妇女的HPV感染为一过性。
除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作用外,还需要其他内源性和外源性因子的共同参与和作用,才能造成宫颈癌的发生。
所以可以将引发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类:一是生物学因素,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二 是外源性的行为性危险因素。
可见HPV疫苗对宫颈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HPV疫苗都有哪些?
现有的HPV疫苗分为三种:二价疫苗、四价疫苗、九价疫苗。
疫苗对宫颈癌的保护作用有多大?
HPV疫苗在国外普及度很高,有些国家甚至将其列为国家计划强制实施。据统计,二价疫苗可以降低约70%的宫颈癌发病率,而九价疫苗可以将发病率降低90%以上。
英国在2008年启动全民HPV疫苗接种计划后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接种最早上市的二价HPV疫苗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且越早接种疫苗,保护效果越好。
已婚妇女打HPV疫苗,该如何选?
针对不同年龄,疫苗选择方案有所不同:
🔵 如果≤26岁:
二价、四价或九价都可以选择
🔵 如果>26岁:
可以选择二价或四价
🔵 超过45岁的女性接种的意义不大,建议做好定期筛查。
同时,不同种类的HPV疫苗其预防效果也不同,可以根据上面的表格中的内容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疫苗种类。
已婚妇女打疫苗的意义大吗?
已婚已育妇女(年龄≤45岁)依旧可以接种HPV疫苗。
因为虽然已有性行为,但个体可能并未暴露于HPV。即使已经有HPV感染,接种HPV疫苗仍有意义,因为个体可能并未暴露于HPV疫苗所包含的型别。虽然接种疫苗不能清除已有的感染,但能防止感染其他病毒亚型或同种亚型病毒的反复感染。在临床研究中,部分受测试的女性虽已有性行为,但结果显示疫苗仍对她们非常有效。
超过45岁的女性接种的意义不大,建议做好定期筛查。
如果已被确诊为子宫颈癌,则不需要接种HPV疫苗。
女性接种疫苗,有何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45岁女性接种HPV疫苗,其中13~15岁女性在首次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效果最好。
目前我国HPV感染的两个高峰人群为15~24岁的年轻女性以及40~45岁的中年女性。卫生健康委根据我国国情,建议为13~15岁女孩进行HPV疫苗接种。越早接种疫苗,保护效果越好,随着年龄增长,接种疫苗的效果会打折扣。
目前,九价HPV疫苗一苗难求。很多人认为“价”数越高,预防的病毒越多。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在接种疫苗时,还是要根据年龄来选择接种疫苗类型。
哪些人群不可以接种HPV疫苗?
1、严重免疫缺陷病的急性期。免疫抑制并不是HPV疫苗接种的禁忌证,但如果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应答反应差。所以可以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非急性期接种疫苗。
2、中、重度疾病的急性期,或有严重感染的感冒、发烧期间,不可以接种。
3、对蛋白质、酵母过敏者禁用。
4、妊娠期女性。
HPV疫苗接种后有哪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可能发生注射部位疼痛、发红或肿胀;发热(一般为38℃以下);头痛或感到疲倦;轻度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以上症状都是轻微的。比较少见还有荨麻疹,严重者有局部水肿,起疱。
少数人接种后不良反应表现为超敏反应,后续接种需要慎重或终止。而国外报道的一些有关HPV疫苗副作用而造成瘫痪等严重后果的病例,是罕见现象。
HPV疫苗是不是具有终身有效性?
不一定。HPV疫苗只是一项预防措施,但并不意味着接种疫苗的女性未来就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的相关筛查。HPV疫苗的保护期效是否能维持终身,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相关研究已有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保护效果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14年的数据主要是因为该疫苗上市时间有限,是否有更长的保护期,甚至终生有效也只有留给时间来回答。
打了疫苗,就“无忧无虑”了吗?
接种HPV疫苗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因为HPV病毒亚型数量繁多,接种疫苗后还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筛查可在性生活开始3年后或21岁以后开始;若细胞学和HPV检测均为阴性,筛查间隔时间可延长到3~5年。
女性超过65岁后,若连续10年筛查结果阴性,且无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可终止筛查。
内容综合自《宫颈癌诊疗指南 (2022 年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