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OC2023大咖视角 | 纪立农教授揭示肥胖症的 3 大临床诊疗困境

2023-08-1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学习↑↑



7月29-30日,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 (COC202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来自临床营养学、内分泌代谢学、心血管病学、减重与代谢外科学、代谢生物学等领域头部专家深度融合沟通,共同呈现肥胖防治的最多学科视角、最佳学术理念、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围绕“肥胖症的临床诊疗困境”,从肥胖症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临床诊疗困境等多方面分享了精彩报告。小编现将报告精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图片

纪立农教授现场报告



肥胖症发病机制复杂,并非因简单的“好吃懒动”导致


从生物医学上来看,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异常或过多的脂肪会损害健康,增加长期并发症的风险,并缩短寿命。


然而,肥胖症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均有关联。如果对肥胖的诊治陷入“少吃多动”这一误区,那么临床实践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困境。


英国皇家医学院关于肥胖的定义指出,肥胖不是由于个人欲望引起的生活方式选择导致,而是个体差异、遗传和社会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肥胖成因的复杂性


  • 生理:大脑控制饮食行为和食欲

  • 遗传:体重约有 40%-70%取决于基因构成

  • 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影响食欲

  • 社会:健康、社会和经济不平等

  • 药物:一些药物会导致体重长期增加

  • 环境: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久坐的生活方式


因此,肥胖症的防治应采取与糖尿病同样的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防治模式。肥胖症的医学干预也需要结合应用多种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减重代谢手术、心理及行为治疗和有潜力的肠道菌群调节、益生菌或菌群移植等。



图片1.png

肥胖症/糖尿病的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防治模式


肥胖症的认知诊疗困境

01


一项大型国际线上调查研究(ACTION-I0 )在包括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在内的11个国家进行,研究共纳入14502名肥胖患者和2785名医生 ,旨在探究肥胖症患者和医生对肥胖症治疗的看法、态度、行为及障碍。


image.png


研究结果表明,超过30%的肥胖患者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超过10%的医生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


  • 医患之间对于减重认知的不对称,影响肥胖症诊疗


医患之间在减重问题上认知的巨大差异,典型体现在减重兴趣、动力和责任方面,患者多将减重责任完全归结于自身,从而阻碍其寻求治疗。



(点击可查看大图↓↓)

image.png

ACTION-I0研究医患对于减重的看法


  • 医患之间认知差异导致肥胖症患者寻求治疗比例低且治疗时间延迟


调查研究显示,患者就诊意愿较低,在寻求就医前,肥胖患者往往自己试图减重过多次,使就医的时间平均延迟6年。在过去5年中,有约一半的肥胖患者寻求治疗,仅有36%被诊断为肥胖症。医生实际参与患者减重较少,可能与缺乏相应的医学训练或无较为满意治疗手段相关。



(点击可查看大图↓↓)

image.png医疗机构在开展肥胖症治疗时遇到的障碍


肥胖症治疗手段的困境

02


图片3.png

各种减重手段对体重的改善程度对比


  • 实现并保持体重减轻充满挑战


一项研究指出,81%的肥胖人群至少认真尝试过一次减肥,但仅有11%的患者保持体重减轻≥5%至少一年。医生认为,只有35%的肥胖人群做出过认真减重努力;30%的患者减重取得成功。


  • 减重药物停药后体重发生反弹


STEP 1延伸试验结果显示,在停用每周1次司美格鲁肽2.4 mg和生活方式干预后,受试者反弹约2/3已下降体重,同时丧失了与体重下降相关代谢获益


image.png


STEP 4和STEP 1延伸试验的互补结果再次证实了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持续治疗,以维持持续减重带来的健康获益和生活质量改善。因此,管理肥胖症应当如同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或糖尿病一样,进行长期管理。


减重代谢手术后体重也会发生反弹,所以目前尝试采用减重代谢手术术后结合减重药物的策略降低体重反弹。




减重代谢手术的主要应用障碍


并发症风险:手术短期和长期并发症风险,且具高侵入性,仅适合特定肥胖人群

体重反弹:约5%-20%的患者术后出现体重反弹

心理抵触:患者及其家属以及非外科医生的医护人员对手术的抵触是推广减重手术的主要障碍之一

高额费用:中国减重手术的平均费用高达7000美元,相当于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1.5倍,可能也是减重手术接受度的原因之一

医疗保险:此外,医疗保险报销覆盖与否是患者最终能否接受减重手术的重要考量因素


肥胖症防治的社会困境

03


  • 改变致胖环境,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对含糖饮料征税


肥胖症和与饮食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NCDs)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消除这些诱因。在现有的循证政策选择中,对含糖饮料(SSB)征税是一种有助于做出更健康选择和改善饮食的政策选择。



2022年底,世卫组织首次发布了全球含糖饮料税收手册。目前,至少有 85 个国家实施了某种类型的含糖饮料征税。



  • 呼吁扩大肥胖症管理和治疗手段的医保覆盖范围


2023年6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文,医疗补助机构应扩大对肥胖管理和治疗方法的覆盖范围,除减重手术和简短的患者教育外,还应包括涉及综合生活方式干预计划和FDA批准的辅助药物治疗的多模式方法。


鉴于其公共融资和预算限制,医疗补助机构需要行使其承保和谈判权力,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较新药物的成本,如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总结















  • 肥胖症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经济、人文、居住、交通等)变化所导致的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疾病。

  • 改善导致肥胖的社会环境和通过公共卫生措施提高健康意识,改变生活方式是防治肥胖的根本措施。

  • 肥胖人群和医务人员对肥胖的认知之间的差距不利于肥胖的治疗和管理。

  • 当前的减重措施缺乏长期有效性,由此带来的体重波动对健康的影响需要认真的研究。

  • 减重治疗和体重管理相关的经济负担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减重的可持续性。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整理

纪立农教授 审阅

图片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