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
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s,CRO)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1%、23%和71.5%。由于CRO通常还携带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基因,呈广泛耐药甚至全耐药的特征,使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导致感染患者的高病死率。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定义为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
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或多利培南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者。
对于天然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降低的细菌(如摩根菌属、变形杆菌属和普罗威登菌属等),需参考除亚胺培南外的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产生碳青霉烯酶。
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定义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多利培南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者。
产生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包括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以KPC酶为主)、B类金属β内酰胺酶(以NDM型金属酶为主)和D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以OXA-48型酶为主)。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AmpC酶高表达合并外膜渗透屏障、外排泵高表达以及产生碳青霉烯酶(包括KPC型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等。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天然产生OXA-23、OXA-24或OXA-51型酶。
本文节选自《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联合药敏试验及报告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