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反酸?烧心?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那些事儿

2021-09-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胃食管反流病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10902132339.jpg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流、烧心等典型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非典型的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微信图片_20210902132345.jpg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12.5%,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西化、人口的老龄化,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

包括:吸烟、肥胖、年龄、饮酒、非甾体抗炎药、高脂肪饮食、喝浓茶、咖啡、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和遗传因素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包括:胃食管交界处功能与结构障碍,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和上皮防御功能减弱等,造成消化道动力障碍。当肥胖和饮食等生活相关因素致胃内压长期增大等,削弱了食管抗反流功能,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这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一般分为糜烂性食管炎或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3种类型,其中有肠上皮化生的长段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需要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01


基础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手段,包括减肥、戒烟/酒、抬高床头、避免夜餐/饱餐、避免进食后运动、避免进食可能促进反流的食物如辛辣食物、酸性食物、咖啡、巧克力、高脂食物等。

微信图片_20210902132348.jpg


02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主要治疗药物,此类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如伏诺拉生)、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

联合用药的疗效通常优于单一药物,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和/或胃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伊索拉定、康复新液等)可进一步减少反流负荷,改善症状。

常见的治疗药物介绍如下:

1、质子泵抑制剂(PPI):具有不可逆抑制H+‑K+‑ATP酶的作用,抑酸起效迅速,作用持久,是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首选药物。短期或长期应用胃食管反流病不良反应均相对较少,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普拉唑等。推荐疗程一般为8周,以减少复发。

微信图片_20210902132355.jpg

经标准剂量PPI治疗8周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仅部分缓解或完全无缓解,被认为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单剂量PPI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无效可换用另一种PPI或其他抑酸药。对于出现食管裂孔疝等并发症的患者,PPI剂量通常需要加倍。

PPI短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头痛、腹泻、食欲减退等。长期应用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继发性感染、骨质疏松、肠道菌群移位等。不良反应明显者可更换药物。

2、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此类药物有伏诺拉生。通过竞争性阻断H-K-ATP酶中钾离子的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食管炎黏膜愈合及缓解反流症状,其疗效不劣于PPI。

微信图片_20210902132359.jpg

P-CAB上市时间较短,短期研究仅提示可能出现与抑酸相关的高胃泌素血症。长期应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无报道,需要进一步临床观察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3、H2受体拮抗剂:是治疗轻至中度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此类药物对控制夜间酸突破更有效,因此对于夜间酸突破患者,可联用PPI和H2受体拮抗剂,以控制夜间酸突破。

微信图片_20210902132403.jpg


4、促胃肠动力药:可以刺激食管蠕动及增强食管收缩幅度、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尤其适用于胃排空延迟者。

常用促胃动力药物包括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微信图片_20210902132528.jpg

促胃肠动力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等消化道不适,以及心悸、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多潘立酮可使血催乳素水平升高,引起泌乳等不良反应。

5、抗酸剂:指可快速中和胃酸的制剂,快速缓解反流症状,用于GERD的对症治疗,尤其是以胆汁反流为主的GERD患者。临床上常用的抗酸剂有硫糖铝、铝碳酸镁、海藻酸盐等,短期使用抗酸剂可改善患者反流、烧心症状,但不主张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引起便秘、皮疹、消化不良、恶心等。

微信图片_20210902133609.jpg

6、抗抑郁或焦虑治疗:食管对酸的高敏感性,是难治性GER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对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者,应考虑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治疗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可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GERD患者的治疗。


03


内镜下治疗或抗反流手术

内镜下治疗或抗反流手术通常可持久控制所有形式的反流和反流症状,并减少或停用药物。对于症状持续药物无法充分控制、有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低下的患者可考虑采取此类治疗,但治疗或手术前应详细评估并严格把握适应证。


作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苏少玲

来源:逸仙药学V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