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与突破机遇

2024-04-2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罕见病”一词译自英语rare disease。在全球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中,rare disease一词最早出现在1867年。

欧盟地区定义“罕见病”的标准是患病率<1/2000,美国的标准是患者<20万人,日本的标准是患者<5万人的疾病被认为是“罕见病”。我国的标准是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划入罕见病。罕见病的患者群分散,长期存在诊断难、治疗难、用药难的三大难题。

因为很少见,所以就不重要,不值得关注吗?

我国人口基数大,各类罕见病患者已达2000多万,约1亿的家庭人口深陷罕见病泥潭。据2020中国罕见病综合社会调研显示,60.2%的罕见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自理。从疾病的角度来说,80% 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这些患者群体的基因突变值得所有人关注,因为这样的风险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一、罕见病药物研发的现状

发达国家对罕见病的规范管理与研发激励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多个关键环节在2015年以前则近乎空白。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部委联合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血友病、白化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戈谢病、法布雷病等121种疾病纳入该目录。《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出台,使得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对罕见病采用疾病目录管理的国家。

image.png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罕见病相关政策,鼓励罕见病药物的引进、研发和生产,并加快罕见病药物的注册审评审批,罕见病药物在国内的上市数量逐年提升。根据《2024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165种罕见病药物上市,涉及92种罕见病。随着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建立,罕见病的诊疗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我国在研的罕见病药物数量大幅增加,年均增长率达34%,超过全球增长率近42%。而这一增长的时机与我国自2017年起实施医药研发促进政策高度吻合。截至2022年底,我国在研的罕见病药物共计840个,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Ⅰ期、Ⅱ期、Ⅲ期和注册前阶段的分别占比为49%、25%、18%、7%和2%。相比之下,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研的罕见病药物共有5215种,研发各阶段占比与我国相似。

二、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挑战


能诊治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更罕见。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中国罕见病联盟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四万多医务人员当中,65%的医务工作者不太了解罕见病,将近40%的医务工作者从没有接触过罕见病,40%的医生在获取罕见病诊疗信息方面还比较困难。罕见病延误诊断率较高,60%的患者经历过误诊,平均确诊时间将近四年。

新药研发向来有「双十定律」的说法,即一款新药平均需要 10 年才能开发完成,需要投入的资金达到 10 亿美元。这只是一种粗略的概念,真实的数字远比「双十定律」更残酷。然而,由于罕见病患者数量少,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相对困难,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往往价格高昂。此外,由于难以达到常见病用药的销售量,企业研发罕见病用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罕见病创新药物的缺乏,成为患者有效治疗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有很多药物可以选择不同,已经上市的罕见病药物屈指可数,治疗效果往往也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罕见病药物研发仍存在研发周期长、经费投入高、临床研究开展难等问题。

三、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机遇


image.png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罕见病的临床资源非常丰富、病种相对全面、样本量也很大。健康中国建设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卫健委及相关部门制定罕见病目录,组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立中国罕见病联盟,60余种罕见病用药获批上市,罕见病用药不断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我国不断加快探索罕见病诊疗与保障的“中国模式”。与此同时,罕见病患者也在奋起而战。

《相信》的作者蔡磊,引发了公众对渐冻症及其药物研发的关注,向世界展示了罕见病患者的坚韧与不屈。罹患渐冻症后,他向新药研发的双十定律发起挑战,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资金、实验室、药企、患者和医院都链接起来,极大缩短基础研究和临床招募时间。他建立的渐愈互助之家患者大数据平台极大缩短了受试者招募时间。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临床招募是非常苛刻的,对于罕见病药物更是如此。在罕见病患者中,多数人不符合入组标准,符合标准的又不一定愿意入组。再加上患者人数少、地域分布不集中,对罕见病的临床试验来说,受试者招募向来是个难题。因此有些临床试验仅是招募就要花一年多甚至数年的时间,部分项目甚至因为招募失败而最终被迫放弃。到 2022 年,渐愈互助之家患者大数据平台已经有近万渐冻症患者的详细数据。平台收集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 360 度全生命周期的科研数据,所以可以帮助药企精准地找到适用受试者,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精准招募,效率可以达到传统临床试验招募速度的 10 倍以上。截至2023 年初,蔡磊推动和追踪了 70 多条研发管线,明确失败的已经有 30 余条,还有 30 余条在研,其中约 10 条已在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四、未来展望


image.png

我国已经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推动罕见病药物研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和《“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强罕见病特效药物的研发。针对罕见病治疗药品,中国实施了优先审评审批政策。对于临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的罕见病药品,规定在70日内完成审结。这一措施大大加快了罕见病药品的市场准入速度。上述政策为罕见病药物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近日国家NMPA官网喜讯,可伐利单抗新药在我国全球首发,该药物用于未接受过补体抑制剂治疗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成人和青少年(≥12岁)患者。这一疾病全球发病率仅为1.3/百万人口,被称为“罕见病中的罕见病”。

中国的罕见病药物研发管线在过去五年中以显著的速度增长,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随着更多的研究和投资,未来将有更多的罕见病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甚至获得批准上市。

全球罕见病药物研发的主要领域包括:肿瘤、神经系统、呼吸、消化/代谢和免疫性疾病等其他治疗领域。核酸类药物等治疗平台在罕见病药物研发中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预计将出现更多创新疗法,如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这些疗法可能会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罕见病是全球性的问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共享数据、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全球范围内的罕见病药物研发将更加高效和协同。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将有更多的药物和疗法被开发出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王肖雲

主管药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肖雲.pn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秘书

河南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商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药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协会临床研究管理分会第一节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学会《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首届千人新苗青年委员会二区委员

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主导设计的数字化药物临床试验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协助机构负责人完成1项十三五重大专项新药临床评价平台建设课题的申请、实施和结题验收。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