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星火计划·西部睿治-肺癌诊疗一体化”项目是以医联体为依托,通过推行示范、建立标杆,实现上下联动,发挥中心城市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引领作用,在区域内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肺癌诊疗网络,提升区域内医院的肺癌诊疗水平。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是四川省重要的肿瘤诊疗与科研教学基地、四川省首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GCP)专业基地、四川省肿瘤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国家级放射肿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积极保持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与延长病人生命。近日本报采访了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胡洪林教授就肺癌诊疗发展、肺癌早期筛查、学科重点规划等内容进行了专访,以飨读者。
胡洪林教授:
变革中发展:四川省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优势在于病源数量充足可以支撑肿瘤学科的发展,劣势在于肿瘤专科体量不如肿瘤专科医院大。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肿瘤科经历了变革。在治疗手段上,放疗规范化是科室发展的重点。进入免疫靶向治疗时代,放疗作为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地位并未下降反而明显提升。PACIFIC研究是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进行了免疫巩固治疗,对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都有显著改善。因此,科室重视放疗硬软件建设与规范化落实,从诊断到治疗搭建了一体化配套设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医院的放疗设备是高端的Varian truebeam,同时去年拿到了购置新设备的批文,未来也将加大对放疗设备的投入。
学术交流促发展:在紧跟学科前沿上,科室在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与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均有交流,已连续六年举办中美联合肿瘤学术交流会。同时与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及市级医院进行活跃的学科交流,通过积极交流将治疗新方法、新理念融入临床实践。在亚专业建设上,去年对科室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并分为头颈组、胸部组、腹盆组。同时,科室在绩效考核、课题申请、对外交流等方面按照亚专科建设方向进行深入拓展,从而保持前沿性与先进性。
胡洪林教授:
肺癌早筛持续推进: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上还不均衡。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最大,因此科室在肺癌筛查上做了很多宣传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改善。以成都市为例,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对体检的重视程度相较十年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同时,胸外科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年前以局部晚期肺癌为主,而近三年早期肺癌居多且晚期肺癌比重下降。这一变化得以于自发体检或单位组织健康体检中的癌症早期筛查,但部分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差地区人群或中老年人群的重视程度仍不够。而这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晚期,这将对治疗的愈后产生显著影响。整体来说,肺癌早期筛查在近年来有了较大变化,但未来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如部分体检机构的设备及医生专业程度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这将对早筛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胡洪林教授:
肺癌诊疗精准化:过去晚期肺癌生存时间短,而近年来肺癌尤其是局部晚期肺癌的诊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充分体现了精准诊疗的特点。驱动基因阳性晚期肺癌患者可以选择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可以采用化疗或免疫联合治疗。科室在肺癌诊疗发展上保持与当前学科发展同步,这得益于整体技术的进步。同时,医院强调慢病管理并建设了位列全国前列的互联网医院,科室在患者管理上也做了不少工作。通过互联网医院可以查看患者病例、方便患者与医生及时沟通及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科室重视肺癌全程管理,并建设了肺癌协作组,囊括了病理科、影响科、放疗、肿瘤内科等专业。协作组定期发布科普视频,患者可以根据需要从互联网医院查看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患教工作,科室从医生、护理、药学等各个角度都进行了整体安排,并制定了专门的激励措施。
胡洪林教授:
医疗水平不均衡逐渐缩小:医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临床经验及医院的病源、设施等因素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医疗水平不均衡问题一直存在。政府、学会等多个层面均在开展工作来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通过新指南与规范的巡讲或学术会议不断推动规范化诊疗,但实际效果和预期之间还有差异。从国家层面来看,更加希望患者就近就医,但因缺乏对基层医院及医生的信心往往前往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通过上述举措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差异,减少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治疗不均衡问题。同时,通过医联体的联动,不均衡将进一步缩小。具体来看,一线治疗上的差异明显缩小,提高了治疗效果与便捷性,降低了经济负担,得到了社会认可。但后线治疗尤其是少见突变的靶向治疗仍存在差异,为保证更多患者获益,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工作。
胡洪林教授:
肺癌诊疗未来方向:三十年前医生缺乏肺癌诊疗的信心且治疗效果不佳,九十年代奠定了化疗的地位。2000年开始靶向治疗,同时靶向联合化疗、抗血管药物、放疗等治疗让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放疗设备的升级,医生与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2018年,免疫治疗与免疫联合治疗取得了值得期待的结果。研究提示,晚期肺癌接受同步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生存时间达到了47.5个月,5年生存率达41.9%,这是五年前不可想象的结果。同时,早期肺癌术后接受靶向辅助治疗,其DFS与OS均有明显改善。今年,驱动基因阴性的早期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行免疫维持治疗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晚期患者接受化疗后联合免疫治疗,也带来了明显生存获益。未来,与胸外科联合开展新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围手术期治疗,也将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胡洪林教授:
科普工作非常重要:近年来,以肺癌为代表的恶性肿瘤诊疗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背后是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及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支撑。在工作中,遇到过对诊疗方案持有怀疑态度的患者。比如,术后需要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缺乏依从性,在症状复发时又来院就诊,这样一来患者病情恶化,术后生存时间段。这是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及经验支撑的自主行为,因此有必要细致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同时,印象深刻的病例还包括,个别患者来院就诊后因道听途说或观看的影视剧,认为放化疗反应很大,对治疗方案非常排斥。由此可见,未来仍需从专业角度继续开展科普工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