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1年10月28-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学科联合,控感抗疫”为主题,对当前感染病诊治及防控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与交流。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10月29日的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分享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新认识”。
俞云松教授首先谈到,无论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来看(图1),还是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数据来看(图2),铜绿假单胞菌(PA)在所有分离到的病原体中占8%左右,且在革兰阴性菌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排在第3位。
图1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数据
图2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数据
PA广泛存在于潮湿的环境中,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也是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重要组成之一。PA感染率南方略高于北方,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水槽的存在,对其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2015年全球54个国家222家医院的3193例成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进行的呼吸道病原体分析显示,CAP患者呼吸道PA检出率为4.2%,占所有检出菌的11.3%。
对2009—2018年中国单中心3817例次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进行分析显示,国内住院AE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38.6%,检出菌中PA占比约为15%~20%,频繁发作AECOPD患者痰培养PA阳性率更高(图3)。
图3 国内住院AECOPD患者痰培养主要细菌分布
对2007—2016年国内15家教学医院的2827例成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病原体进行分析显示,国内HAP患者中PA检出率近20%,仅次于鲍曼不动杆菌居第2位,且碳青霉烯耐药率接近40%。
血流感染(BSI)方面,对1997—2016年全球45个国家200余家医疗中心的264901起BSI的病原体进行分析显示,近20年来,BSI患者PA分离率变化不大,整体维持在5%左右。但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PA-BSI已成为重要威胁,研究显示,多重耐药(MDR)-PA病死率可高达30%。
尿路感染(UTI)方面,全球数个多中心流调显示,UTI中PA分离率波动于6.9%~12.0%。多次抗生素暴露后,PA分离率明显上升。导管相关UTI中,PA分离率进一步升高。
总体而言,PA在全身各系统均可发生感染(图4),病死率与感染部位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图4 PA在全身各系统均可发生感染
关于PA耐药情况,俞云松教授介绍,全球碳青霉烯耐药PA(CRPA)检出率有一定地域区别,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为15%~20%左右。CARSS数据显示,我国PA碳青霉烯耐药率从2014年的25.6%降至2020年的18.3%,似有所下降;但从CHINET数据来看,从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我国CRPA检出率又有所回升。
俞云松教授谈到,PA耐药机制非常复杂,为多种耐药机制共同导致,且国内国外PA的耐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就碳青霉烯酶类型而言,金属酶是全球PA主流碳青霉烯酶类型,而国内调查显示,国内PA金属酶占碳青霉烯酶的比例不超过10%。目前,我国产A类/D类碳青霉烯酶相关报道逐渐增多,尤其KPC-PA迅速播散,在华东地区占比极大,已出现多拷贝KPC介导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耐药。
致病性方面,俞云松教授指出,PA的致病性相对较低,多种毒力因子在PA感染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尤其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与临床结局具有明确相关性。
俞云松教授介绍,经典全球PA高危克隆包括ST235、ST111和ST175,其他流行PA高危克隆还有ST357、ST446、ST244和ST823。国内来看,新近流行的耐药克隆为ST463。
对于MDR/XDR PA 感染,俞云松教授指出,根据耐药机制不同,建议治疗方案有所区别。国内目前可用的药物包括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氨曲南和阿米卡星等。
202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明确了难治性耐药(DTR)PA的概念,即同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TZ)、CAZ、FEP、ATM、美罗培南(MEM)、IMI、CIP、LEV耐药的PA菌株。对于DTR PA 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不同,IDSA推荐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
俞云松教授谈到,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是国内唯一已上市的新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其批准的适应证包括:复杂性腹腔内感染,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在治疗方案有限的成人患者中由对其敏感的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从全球范围来看,头孢他啶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都具有相对好的敏感性,我国胡付品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CRPA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敏感率为85%~86%。目前,有关CAZ/AVI治疗PA感染的临床数据较少,各国临床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Ceftolozane/tazobactam(TOL/TZ)体外抗PA活性明显优于MEM及PTZ,与CAZ/AVI 相当。从真实世界研究来看,TOL/TZ 治疗PA的临床成功率和微生物成功率均>70%。
Imipenem/relebactam(IMI/REL)在体外研究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PA活性,其抗PA活性与阿米卡星相似,略差于多黏菌素,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PA,也有70%左右的敏感率。在2期及3期临床研究中,IMI/REL对cIAI 、cUTI 、HABP、VABP患者显示出良好疗效。
头孢地尔是首个铁载体头孢菌素,依靠铁转运系统进入细菌周质,体外抗PA活性与多黏菌素相似。目前头孢地尔已进行一项2期、两项3期临床试验,从现有结果来看,病原清除率和临床治愈率均较好。
Cefepime/zidebactam(FEP/ZID)具有出色的体外抗PA活性,但目前尚未开展2期临床试验。
Plazomicin是基于传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修饰关键结构获得,体外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最后,俞云松教授总结道,PA在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一直排在第三位,其毒力和耐药性不断增强,流行克隆不断增加,尤其是我国新近出现的ST463,新抗菌药物有一定疗效,但仍有待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本文由中国医学论坛报整理发布,转载须申请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