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祝贺!徐瑞华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3-05-31作者:论坛报肿瘤小编资讯
原创

2023年5月30日,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徐瑞华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这是徐瑞华教授以第一完成人,于2016年和2019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第三次摘得国家级重大科技奖项。


心系患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造生命奇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的发病率及死亡人数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以上。由于消化系统肿瘤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并且晚期患者疗效差,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这让从事消化系统肿瘤早诊和精准治疗的肿瘤内科专家徐瑞华十分痛心。

  

图片 1.png

徐瑞华教授(左一)带领团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造生命奇迹

 

46岁的李女士(化名)性格开朗,曾辗转北京、南京等多地就医,已经接受过了多达七线的治疗,还能找到有效控制肿瘤的方法吗?65岁的张先生(化名)患有局部晚期胃癌,高微卫星不稳定,此类型对免疫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合并肝硬化、腹水等,既往无肝炎病史,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能否给予免疫治疗,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是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行教学查房和义诊时接诊的病例,徐瑞华教授耐心地向患者和旁边学习的医生介绍不同治疗模式的利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我们要永远不忘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初心,以坚守、努力与精益求精的医术追求,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从岭南到西北,从广州到兰州,从医30余年来,徐瑞华教授治愈了不计其数的患者,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有刚生下宝宝的妈妈......正是这份坚守与坚持,让徐瑞华不断攀登,成长为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引领者。

 

心怀国之大者,创新引领国际消化肿瘤的精准治疗和免疫治疗发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徐瑞华教授不断探寻新的治疗理念、方法以及药物,重点突破这类重大疾病早诊率低、治疗效果差的难题,并且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

徐瑞华教授牵头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实现了肠癌诊治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创新,使我国肠癌早诊及精准治疗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他创新了肠癌早诊及疗效预测的新技术,并已转化为临床应用。同时,他还建立了晚期肠癌治疗新体系,创建了高效低毒的维持方案和亚洲方案,成为国际治疗新标准,晚期肠癌生存率与国际顶尖的安德森癌症中心达相同水平,实现了肠癌的精准治疗。

 

图片 2.png

徐瑞华教授(左二)带领团队牵头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基础研究

 

在消化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徐瑞华教授创新了消化肿瘤免疫治疗体系,引领国际消化肿瘤免疫治疗发展。通过鉴定TMB、POLE/POLD突变等标志物,他精准筛选免疫治疗敏感亚型,大幅提高PD-1抗体疗效;首创了食管癌中国免疫联合方案,取得全球最高有效率72%,已成为食管癌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方案。他带领团队建立了食管癌EGIC分型,可以指导精准免疫治疗策略,引领该领域的发展;揭示了免疫逃逸新机制,推动了将消化肿瘤这一免疫治疗“冷肿瘤”转为“热肿瘤”的新药探索及开发的进程,具有原创性及可观的转化前景。

几十年来,徐瑞华始终不忘初心、扎根临床,不断创新,让治愈肿瘤从“不可能”一步步走向“可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他常说,癌症最终是会得到治愈的。他深钻细研,探索新的技术实现肿瘤患者的早诊早治,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大幅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率,让一部分病人从不可治愈变成可治愈,把晚期癌症转变成慢性病,真正为广大肿瘤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

通讯员/文朝阳、陈鋆、赵现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