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不断攀升,GERD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且就诊率低,加之GERD临床症状表现复杂,涉及多个系统,临床医师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GERD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对公众健康及其生活质量造成诸多危害和困扰。为更好的促进GERD领域学术交流,提高广大消化科青年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及GERD诊疗水平,帮助青年医师树立规范化的GERD患者管理理念,全面推动我国GERD领域学术蓬勃发展,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武田中国联合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共同发起GERD全能医师特训营。
大会合影
2019年3月2日,武汉,胃食管反流全能医师特训营半决赛(武汉站)成功召开。
部分点评专家
本场比赛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武汉市中心医院张姮教授担任大会主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何松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李可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谭诗云教授、武汉市第一医院吴玉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军英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杨玉秀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军教授(按拼音首字母排序)担任大赛评委。
侯晓华 教授
张姮 教授
半决赛在侯晓华教授精彩致辞中开场,张姮教授主持比赛,介绍比赛流程、比赛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等。比赛采取基础知识+各抒己见+病例分析的形式,夯实临床基础、锻炼临床思维、提升临床技能,帮助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形成清晰的诊疗思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璟、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胡柳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刘晓燕、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谢正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卢筱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君丽、河南省人民医院张建民、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刘凯军8位医生参赛。
参赛选手
在各抒己见环节,参赛选手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案例,针对“GERD学科发展”、“中国GERD诊断不足及解决方案”、“中国GERD诊断不足及解决方案”三个话题,从多个角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各位选手的演讲中,让我们再次认识到GERD高发病率、高误诊率、低就诊率及低治疗率的诊治现状,促进胃食管反流规范化诊疗、患者管理全面化刻不容缓!
侯晓华教授为晋级全国总决赛选手颁奖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卢筱洪和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刘凯军晋级全国总决赛。
比赛现场
——会后专访大会主席侯晓华教授
“胃食管反流全能医师特训营”项目发起初衷
随着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向西方靠拢,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但目前在中国,不仅患者对胃食管反流病认识不够,更重要的是临床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同样认知不足,包括对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及食管外症状,如何从症状上进行诊断,如何规范治疗等问题都没有全面的认识。项目前期的线上基础测评也反映了这一点,消化科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对GERD领域知识掌握欠理想,但今天通过比赛,我们发现各位选手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较基础测评有明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大幅提高,这就是发起“胃食管反流全能医师特训营”项目的初衷,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加深年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加强其对诊断技术和规范治疗的应用。
寄语胃食管反流病领域青年医师
首先,全面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及食管外症状,学会诊断与鉴别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其次,要学习并掌握24小时pH监测、食管测压等检测手段,以指导诊断和治疗,达到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的效果。
最后,要了解GERD患者分型,针对不同类型的GERD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胃食管反流病学科建设展望
第一,建设规范化胃食管反流病中心,规范化检测,规范化治疗。
第二,除了目前参与我们项目活动的青年医师以外,未来可以下沉到二级甚至一级医院,使广大基层医生能够对GERD有更多的了解,更全面的知识掌握。
第三,通过科普讲座,加强大众对GERD认知,提高就诊率、诊断率。
全国总决赛将于2019年3月31日在山城重庆召开,敬请关注!
编辑:陈秋宇/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