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真菌引起脑膜和(或)脑实质的炎症,起病隐匿、初进展缓慢,早期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头痛,而后逐渐加重,意识障碍、抽搐,可有脑膜刺激征、脑积水,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增多,糖正常或偏低,蛋白升高。常见于免疫抑制或缺陷儿童,免疫正常儿童也可发生。
引起中枢感染的常见真菌是念珠菌和隐球菌,曲霉菌和组织胞质菌少见。确诊需在脑组织或脑脊液中找到病原学依据,如脑脊液涂片、培养、核酸、高通量测序、真菌G试验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早诊早治,积极、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真菌药物是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和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棘球白素类透过血脑屏障差而不推荐用于中枢感染。5-FC单用时易产生耐药,与AmB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合用需注意毒副作用。
人致病的念珠菌主要是白色、热带、光滑和克柔念珠菌等。AmB和5-FC对上述念珠菌通常都有抗菌活性;氟康唑对前3种念珠菌抗菌活性良好,对光滑和克柔念珠菌通常耐药;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除对光滑念珠菌抗菌活性变异性较大外,其他上述念珠菌常具有抗菌活性。人致病隐球菌主要是新型和格特隐球菌,我国以新型隐球菌为主。AmB和5-FC对新型隐球菌通常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也常敏感。
1. 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
抗真菌治疗首选方案为AmB或脂质体单用或联合5-FC针剂100 mg/(kg·d),4次/d,病情改善后可单用氟康唑9~12 mg/(kg·d)或联合5-FC维持治疗;克柔念珠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予伏立康唑维持治疗。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初选氟康唑9~12 mg/(kg·d)单用或联合5-FC。AmB与氟康唑联合可用于补救治疗,氟康唑治疗失败者可加用AmB。总疗程至少3周,建议维持治疗到症状和体征消失,脑脊液常规生化恢复,和颅脑影像学异常消失后停药。
2. 脑隐球菌病治疗:
非HIV患者诱导治疗至少2周,首选AmB联合5-FC,次选AmB单用或联合氟康唑,或氟康唑单用或联合5-FC;巩固治疗至少8周,氟康唑9~12 mg/(kg·d)单用或联合5-FC;维持治疗6个月至1年,氟康唑6 mg/(kg·d)。
隐球菌肉芽肿患儿,诱导治疗AmB联合5-FC至少6周;巩固和维持治疗6~18个月,氟康唑6~12 mg/(kg·d)。
对诱导治疗后脑脊液培养持续阳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无改善的难治性隐脑,延长诱导方案到4~10周,首选AmB+5-FC,次选高剂量氟康唑12~18 mg/d联合5-FC,或高剂量氟康唑、5-FC和AmB三药联用,并复查隐球菌药物敏感度,可增加AmB诱导剂量,加用干扰素治疗;完成再次诱导治疗后,补救性巩固治疗10~12周,高剂量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疗程通常10周以上,长者可达1~2年,后期可口服氟康唑治疗。临床表现消失,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显示细胞数、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可偏高,脑脊液涂片和培养阴性,可考虑停药。
作者:陆英虎
来源中华儿科杂志, 2022,60(2) : 166-168.
点点分享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