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脑膜中动脉栓塞与非急性硬膜下血肿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for Nonacute Subdural Hematoma
发表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IF=96.2)
通讯作者:毛颖、刘建民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MAGIC-MT研究是全球同期最大样本量的针对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随机对照试验。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临床研究,回答了脑膜中动脉栓塞这一微创的创新方法在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为未来这一疾病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启示,同时为全球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安全、灵活的治疗方案,最终惠及包括高龄患者在内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团队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国内31家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完成的针对辅助性MMAE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MAGIC-MT)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
研究是在中国12个省市31家分中心进行的一项开放盲终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入组患者为有症状的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接受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液体栓塞材料治疗)结合传统治疗(简称栓塞组)与仅接受传统治疗(简称传统治疗组)两组,并根据是否行钻孔引流术或保守药物治疗进行分层。医师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执行钻孔手术。
研究主要终点是随机分组后90天内症状性复发或硬膜下血肿的进展。次要终点包括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严重不良反应是主要的安全性终点。研究团队对参与中心和术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与培训,采用统一标准的钻孔引流和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水平。
研究发现,栓塞组和传统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24/360)和9.9%(36/362),两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但如果将因血肿复发或进展导致的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的患者也纳入首要终点,脑膜中动脉栓塞可以显著降低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复发、进展与死亡率。在栓塞组中,有17名(4.7%)出现症状性血肿复发,7名(1.9%)出现症状性血肿进展。在传统治疗组中,有19名(5.2%)出现症状性血肿复发,17名(4.7%)出现症状性血肿进展。在90天内,栓塞组和传统治疗组分别有11名(3.1%)患者和23名(6.4%)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或补救性手术。
此外,对无需钻孔引流的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在降低血肿复发率和进展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栓塞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同样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6.7%对11.6%,P=0.02)。因此,脑膜中动脉栓塞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风险更低,为高龄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治疗选择。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