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全球约一半左右的胃癌新发患者发生在中国,且约80%的中国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者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前身为HER2)阳性胃癌在全部胃癌中占比约12%左右,局部进展期胃癌仍有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如何开发HER2阳性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尽可能治愈局部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是亟须解决的临床问题。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已有初步数据提示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有可能提升治疗疗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和彭智教授基于目前未被解决的临床问题,于2021年开展了一项研究者发起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在HER2阳性局部进展期胃癌,对比化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曲妥珠单抗与阿替利珠单抗,评估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旨在提升局部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的远期疗效。
2025年4月17日,《肿瘤学纪要》(JAMA Oncology)上刊发了该研究的全文:"Atezolizumab and Trastuzumab Plus Chemotherapy for ERBB2-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该研究基于一项国内多中心、随机、开放的Ⅱ期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4661150),旨在探究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联合曲妥珠单抗和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化疗与曲妥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在局部晚期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研究显示,在曲妥珠单抗+XELOX基础上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提高HER2阳性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高达38.1%),且安全性可控。
研究示意图
研究共按1:1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 XELOX治疗,B组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XELOX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术后继续原方案辅助治疗5周期。
结果显示,A组的pCR高达38.1%,显著优于B组的14.3%,组间差异为23.8%(90%CI:1.3%~44.7%),亚组分析显示,A组患者中年龄<65岁和Lauren肠型与更高的pCR率相关。此外,A组在主要病理学缓解(MPR)率上相较于B组也更具优势,分别为42.9%和19.0%,组间差异为23.8%(90%CI:0.1%~45.4%)。在新辅助治疗期间的客观缓解率(ORR)方面,A组和B组分别为28.6%和33.3%。此外,A组和B组的R0切除率分别为95.2%和90.5%。
安全性方面,两组所有患者均至少发生了一次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A组和B组分别有57.1%和66.7%的患者经历了3级及以上 TEAE,严重TEAE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9.5%。研究还发现,pCR患者中的基线HER2、PANCK和IRF8密度更高,CD163水平更低,提示其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且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性较弱。此外,pCR患者中HER2+PANCK+细胞周围的CD56+细胞数量更少,表明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更高,有助于提升治疗疗效。
本研究证实了在曲妥珠单抗+XELOX基础上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提高HER2阳性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pCR率(高达38.1%),pCR率提升了2.7倍;且安全性可靠。该研究为HER2阳性胃癌围术期治疗树立新标准,提升局部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治愈率,有望重塑临床实践格局。
本文沈琳教授为通讯作者,彭智教授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全国十余家中心开展。罗氏制药提供了研究支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病区主任
实体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历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学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病专项首席科学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临床肿瘤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主编
长期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
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消化道精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秘书长
《中华医学杂志》《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
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
来源:北大医学科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