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拥军等
各有千秋——无症状
颈内动脉狭窄的非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处,规范化药物治疗可降低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但对于重度(70%~99%)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即便给予标准化药物治疗,仍有部分发生致残性甚至致死性卒中。目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是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外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CAS材料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围手术期风险也明显降低。不过,目前对CEA和CAS的选择仍然难分伯仲。既往的临床研究多聚焦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者,CAS与CEA的临床效果探索较少,现有证据仅局限于登记研究和样本量有限的临床研究。
2021年,Halliday教授牵头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ACST-2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该研究历经12年,主要评价无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CAS与CEA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差异。研究共纳入来自全球130家大型医院的3625例无症状性(在过去6个月内该处狭窄未引起神经功能缺损)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超声评估狭窄>60%)且具有CAS或CEA手术指征的患者,其中1811例患者被随机分入CAS组,1814例患者被随机分入CEA治疗组,术后1个月及随后的每年均随访一次,平均随访时间5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0d全因死亡和致残性卒中的发生率(CAS 0.9% vs. CEA 1.0%,P=0.77),以及非致残性卒中(mRS 0~2分)的发生率(CAS 2.7% vs. CEA 1.6%,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两组5年的死亡和致残性卒中发生率为2.5%,全部卒中的发生率在CAS组为5.3%,在CEA组为4.5%(RR 1.16,95%CI 0.86~1.57,P= 0.33)。同时该研究荟萃分析了既往比较CAS与CEA临床结局的试验数据,显示无论对于症状性还是无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的患者,CAS与CEA所有的非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率相似(RR 1.11,95%CI 0.91~1.32)。该研究提示,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CAS与CEA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均不常见,且两组患者在5年随访期间致死或致残性卒中的发生率也基本一致。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包含ACST-2在内的多项研究证据表明,虽然CEA的临床结局略优于CAS,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CEA和CAS治疗研究结论相似。我们期待ACST-2研究后期的随访结果以及其他临床研究来验证CAS与CEA在改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临床结局方面的差异性,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来源:王拥军,熊云云,李子孝,张玉梅,杨晓萌,王上,霍晓川,杨明,谢雪微,罗岗,陈晓霖,李光硕,王利圆,王传颖,闫然,王文洁,段春苗,路正钊. 卒中:回眸2021[J]. 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1-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