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脑部影像诊断“七层颅脑”形象记忆法(手绘·图文)

2023-01-11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点击进入专题

微信图片_20221129131621.jpg

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冯周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桂兴

2022-12-27_143001.jpg


什么意思啊?

上图不就是独角仙、香蕉、鸡蛋、洋梨、简笔画笑脸、 晴天娃娃和蝴蝶吗?

下图不就是千里等一回爱情故事发源地杭州西湖雷锋塔吗?

您没有看错。

有没有搞错?一篇医学方面的文章,怎么会把这些放在开头呢?

还真没有搞错。

这是用了形象记忆法,目的是想让大家很容易地记住脑部影像学(CT、MRI)诊断主要依靠的横断面图像

中的最重要的七个层面就是了。是“形象记忆法”的一 次实践。


这些脑部切面从最中间的基底节水平层面开始,往上分别是放射冠水平层面、半卵圆中心水平层面和头顶 部脑沟水平层面。往下分别是中脑水平层面、桥脑水 平层面和延髓水平层面。

有人曾经发表文章,将脑部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层面分为九层,称“九层颅脑”。(神经解剖:“九层颅脑” 神 经病学医学网等)。

日本学者倡用七层结构去概括和描述脑部不同层面, 显得更加简洁和有代表性。每一层都有重要的脑部结 构。

在佛教中,最高级别的佛塔为七层,称“七级浮屠”。比如著名的杭州雷峰塔就是七层。用七层颅脑不仅更 加简洁而不失代表性和实用性,并且还与“阿弥陀佛” 非常契合呢!


许多年以前,在我还是内科住院医生的时候,有朋友 送我一幅南京医学院侯熙德教授设计的“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径路模型”。

我如获至宝,对着神经解剖学著作天天学习。为后来考取神经病学研究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岁月流逝。那个设计、制作精美的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径路模型早已丢失,但用硬纸板和丝线串制而成的模型的样子以及颅脑结构和传导束的复杂性还是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CT、MRI、DSA 的相继出现,做到了脑部结构和病变 的可视化。脑部结构及其病变已经可以清晰看到,再 也不是凭想象推测出来的了……


在影像时代,脑部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脑部的横断面图像,即对脑部连续横向扫描获得的图像。因设备不同,扫描的层面间距为 5~10 mm,有的设备甚至可以一 次性获得 320 张脑部横断面图像。


如果这样一张一张地观察图像、寻找病变的话,非常费时、费事,十分不方便。因此,选择观察代表性层面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做到观察全面、细致而且简 单又没有重要遗漏便是我们每位神经科临床医生所经常面临的问题。


我们的日本同行,在脑卒中影像诊断中,选择“需要重点观察的7个层面”,基本达到了全面、细致、简洁、 有代表性,不至于发生重要遗漏的境地。


7 个代表性层面显示了脑部的主要结构,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病变的层面。


以这 7 个层面的MRI 图像为基础,整理、归纳基本的脑部解剖学知识,会给医生们带来很大方便。


用手绘·图文的方法呈现这7个层面的主要结构和其功能及常见病变,是我们的又一次尝试。



虽然 CT 和 MRI 的成像原理不同,但对各部位的观察方法并没有太大差别,MRI 和 CT 图像的阅片方法是 统一的。



我们可以这样记忆:人脑中基底节水平层面在最中心, 用独角仙角去记住,往上分别是香蕉(半卵圆中心)、 鸡蛋(放射冠)和洋梨(头顶部脑沟)样层面。往下则 是笑脸(中脑)、晴天娃娃(桥脑)和蝴蝶(延髓)样 层面。当然,小脑也在这里。

一、基底节层面


2022-12-27_144026.jpg


这个层面是每位神经科医生都非常熟悉的。该平面的标志是形似独角仙角的侧脑室前角。因此,可以说它 是独角仙样层面。


在这个层面中,有许多非常重要的神经结构。额叶、 颞叶和枕叶的皮质区、白质区都有重要的结构存在。额叶与颞叶的分界是大脑外侧裂,其周围区域是语言中枢。


尾状核、豆状核、丘脑、运动性语言中枢、感觉性语 言中枢、第一视觉区都在这一层面。


尾状核:与豆状核(包括壳)一起构成纹状体,是锥 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病变时出现锥体外系症 状。主要由豆纹动脉供血。


豆状核:由内侧苍白球和外侧壳构成,并与尾状核一 起共同构成锥体外系的一部分。主要由豆纹动脉供血。如果这个部位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自主运动。


丘脑:是感觉传导的中继站,同时还有维持意识、睡眠/觉醒生理钟的作用。主要由大脑后动脉穿支供血。如果单侧丘脑受损,患者容易出现一侧肢体的感觉障 碍。


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 区):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 左侧)的额叶。由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血。如果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 区):位于优势半球(通 常为左侧)的颞叶。主要由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血。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感觉性失语。


第一视觉区:位于枕叶内侧,由大脑后动脉供血,如 果该部位单侧受损,患者会出现偏盲(影响双侧)。


内囊:在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之间是内囊。是这个层面中最著名的结构。左、右侧分别呈“<” 和“>”  形。


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包含大量上、下行纤维。一侧内囊小范围(如后肢)损伤时,可引起对侧肢体 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偏身感觉障碍(丘 脑中央辐射受损)。大范围损伤还可以引起对侧同向性 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组成内囊“三偏综合 征”。是神经系统非常著名的综合征之一。


该层面的壳和丘脑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

二、放射冠层面

2022-12-27_144126.jpg


从基底节层面往上,看到类似于香蕉形状的侧脑室体部的那个层面就是放射冠层面。因此,我们叫它做香蕉样层面。


在这个层面,可以观察到放射冠,是脑梗死的好发部位。顶叶联络区则位于该层面的皮质区。


放射冠:锥体束(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通过该层面。是由豆纹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 皮质支等供血。是脑梗死的好发部位。

如果放射冠受损,患者会出现偏瘫或半身感觉障碍等。


顶叶联络区:包括顶下小叶(角回、缘上回)、顶上小叶等。是负责整合并处理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等各 种感觉信息的区域。主要由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血。如果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失用、失认、失读、失写等大脑高级功能障碍。


三、半卵圆中心层面

2022-12-27_144220.jpg


该层面整体看起来类似鸡蛋的形状。因此,也叫鸡蛋样层面。

该层面略高于放射冠水平,侧脑室体部已经消失。需要注意半卵圆中心和顶叶联络区,前者是梗死的好发部位,后者的损伤会造成更高级别的脑功能障碍。


半卵圆中心:锥体束(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通过该层面。

主要由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血。是脑梗死的好发部位。

如果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或偏瘫以及半身感觉障碍等。

顶叶联络区:包括顶下小叶(角回、缘上回)、顶上小 叶等。负责整合和处理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等各种 感觉。主要由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血。

如果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失用、失认、失读、失写等大脑高级功能障碍。


四、头顶部脑沟层面

2022-12-27_144432.jpg


这个层面从整体上看,颇似“洋梨”的形状,故得名“洋 梨样层面”。

在这个层面可以看到著名的中央沟、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还有顶叶联络区。


中央沟:是大脑最为显著的脑沟,我们以此来分割两 个主要的脑叶:前面是额叶,后面是顶叶。“Ω 征”是 指中央沟的走行,与中央前回后面凸向后方形成沟形,酷似倒置的 Ω,是确定中央沟较为熟知和常用的征象。

中央前回:第一躯体运动区。

倒“Ω”形的凸出部分是支配手的区域。而支配下肢运动的区域位于大脑半球圆顶部至半球内侧区。

该区由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供血。如果该部位部分受损,患者会出现手部麻痹等局限性运动障碍。


中央后回:与中央前回隔中央沟相并列。是第一躯体 感觉区所在处。支配区域的分布类似于中央前回。如果该部位部分受损,患者会出现手部感觉障碍等局限性感觉障碍。


顶叶联络区:包括顶下小叶(角回、缘上回)、顶上小 叶等,负责整合并处理各种感觉。主要由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血。如果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失用、失 认、失读、失写等大脑高级功能障碍。


五、中脑层面

2022-12-27_144530.jpg


从基底节层面往下,可看到中脑层面。

该层面整体看起来类似简笔画笑脸的样子。我们叫它为笑脸样层面。

既往有人曾描述中脑的形状像“桃心形”,那是指中脑本身的横切面形状。这里的“笑脸样” 则是包括了中脑 及其附近结构的整体形状。


在该层面可以观察到中脑下部、额叶和颞叶下部。颞叶内侧邻近侧脑室下角的区域是海马结构。


在中脑层面,可以观察到侧脑室下角。就是“笑脸”中 的眼睛部分。是脑卒中急性期应该观察的结构之一。脑积水时该部位会出现早期扩张。


另外还可以观察到基底池(又称鞍上池),其内有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走行。

在该层面,常常还可观察到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


中脑:形状恰似米老鼠的头部。腹部(米老鼠的耳朵 部分)是大脑脚,背侧(米老鼠的面部)是中脑被盖。

动眼神经在中脑起始。海马沟回疝时会造成压迫。

如果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单侧大脑脚受损,患者会出现对侧偏瘫。

这里受损出现的重要综合征是 Weber 综合征和 Benedikt 综合征等。

基底池:呈五角星形,脑底动脉环在其中走行,是动 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好发部位。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有时在脑梗死急性期还可以观察到血栓(如 CT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六、脑桥层面

2022-12-27_144624.jpg


日本学者真会想象。他们把脑桥连同同层面的小脑整体上想象成晴天娃娃的样子。称脑桥水平为晴天娃娃 样层面。

既往有人提出脑桥像 “苹果或桥”,说是脑桥在脑桥臂层面可见明显的第四脑室,把第四脑室想象成一条河, 在河上的结构自然就是桥了。这里把脑桥切面比喻晴天娃娃,是从整体上看的。脑桥像晴天娃娃的头部,  小脑则是晴天娃娃的下摆。

脑桥的腹侧为基底部,背侧为被盖部。

脑桥基底部有锥体束通过,背侧有感觉神经束或小脑神经束通过。

脑桥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或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脑梗死的好发部位。


如果该部位受损,单侧损伤会导致患者偏瘫,双侧损伤会导致四肢麻痹(最令人痛苦不堪的闭锁综合征), 还有可能导致感觉障碍、运动失调或眼球运动障碍。晕眩和发音障碍也经常发生。

该部位受损所出现的重要综合征有 Fovil 综合征和 Millard-Gubler 综合征等。


七、延髓层面

2022-12-27_144715.jpg


这是颅脑 MRI 的最低一个代表性层面。这个层面粗略 看起来有些像蝴蝶的样子。因此,我们称其为蝴蝶样 层面。

曾经有人把延髓比作“苍蝇”,说看到“苍蝇”就是延髓。是因为在延髓处有绳状体(又称小脑下脚),它是连于 小脑和延髓的脚,延髓和绳状体合在一起的横截面有 点像苍蝇的样子。

不过,“苍蝇”是非常令人讨厌的东西。蝴蝶就文雅多 了。我认为,从整体上看,把延髓层面比作蝴蝶更合 适。

我在网上搜集到 100 张最美蝴蝶照片,还真是有点儿像。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观察到延髓和小脑。

蝴蝶样层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里是延髓所在地。


延髓:

是呼吸和循环的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部位。包含与头颈部感觉及运动相关的脑神经核,与高位中 枢进行感觉及运动信息交换传导的神经通路通过该区域。

如果该部位受损,且累及呼吸和循环中枢的话,病情 会危及生命。延髓外侧受损会导致 Wallenberg 综合征。是非常著名的脑干综合征。

如果病变位于延隨前部橄榄体内侧,损害了一侧锥体束及舌下神经根,出现病灶侧周围性舌瘫、对侧偏瘫的临床表现时,称为 Jackson 综合征。


小脑:

主要负责协调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和维持身体平衡。小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好发部位。

如果该部位受损,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行走障碍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晕眩也经常发生。


来源:诗人小神经



重磅推荐:

微信图片_20220315165836.png


相关链接

头痛的快速甄别技巧及规范诊疗,划重点!丨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颈动脉蹼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6种影像学表现、疾病诊断、4种治疗,太实用了!丨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头晕/眩晕的识别、诊断与鉴别思路,核心要点已送达!丨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分享一个院前卒中分诊系统,分诊流程一表掌握!


神经影像问答:脑干梗死后华勒氏变性(WD)有什么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


脑血管“再通”与“再灌注”,有什么区别?


二甲双胍、碘过敏……CT、CTA等检查前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现脑血管狭窄,怎么进一步筛查?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一例并指南复习  

Neurology:脑小血管病越严重,血肿体积越小,血肿扩大概率越低


自身免疫性脑炎伴精神症状的规范化管理

 

王孟教授:真实世界研究中缺失值和离群值的处理


颅内脑外出血与磁共振多序列影像评估

 

静脉溶栓适应证的选择思考


侧支循环,CTA如何评估? 


迟发性脑缺血:升压和正性肌力治疗方案 


重磅!JAMA Neurology发表缪中荣教授团队

全球首项颅内药物涂层支架临床试验结果

 

JAMA N:鉴别淀粉样发作和TIA的重要性


【“神”问妙答 】时间窗不确定的临床症状轻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否溶栓?

    

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