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胆胰内镜外科 侯森林教授 张立超教授 张卫主治医师
主诉及病史
患者男性,43岁,主因上腹痛伴寒战发热1天入院。既往2年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影像学检查
胸腹CT:肺气肿;右侧胸腔积液;腹水;胆总管末端结石,胆囊区点状高密度影;胃壁环状致密影,术后改变?
图1 胸腹CT横截面
诊断
结合相关检查,考虑术前诊断:1. 胆总管结石;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3. 2型糖尿病; 4. 肺气肿;5. 胸腔积液;6. 腹腔积液。
患者2年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图2),传统的十二指肠镜下完成ERCP困难极大,术前仔细研究患者2年前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记录,经研究讨论决定采用胃镜完成ERCP术,完成内镜下微创取石。
1. 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肺气肿和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这要求手术时患者的身体状态须纠正到可耐受全麻手术。术前准备中,我科积极调理患者血糖,并评估患者肺气肿的程度,积极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
2. 患者2年前因慢性胰腺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破坏了正常消化道结构并进行了消化道重建,导致内镜进镜路径改变和正确进镜路径辨识困难。患者也可能存在腹腔内相对固定点、肠腔内粘连,肠腔成角或狭窄等,这又导致了手术时内镜下插管视角和角度的变化,以及胆肠吻合口寻找和后续ERCP治疗的困难。
3. 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可能存在部分术式输入袢入路较长,内镜难以抵达情况,增加了手术困难。
图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图例
术中张立超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手术(图3),麻醉科路红梅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麻醉。
图3 张立超副主任医师手术
镜下见:采用胃镜前端加透明帽进镜,距门齿55 cm可见胃空肠吻合口(图4),吻合口通畅,通过吻合口,沿输入袢继续进镜35 cm可见胆肠吻合口(图5),沿导丝引导下造影见,肝内胆管显影,吻合口上方可见结石样充盈缺损影(图6),大者约1.0 cm × 0.8 cm,吻合口可见缝线(图7),并有结石相粘连。应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将结石取出,再次造影未见结石样负影后,应用剪刀将吻合口缝线拆除(图8),拆除缝线后可见吻合口通畅(图9),沿导丝将鼻胆管置入肝门部胆管内,外自鼻腔引出,手术结束。
图4 胃肠吻合口
图5 胆肠吻合口,并可见胆肠吻合口缝线
图6 造影见吻合口上方结石
图7 吻合口周围缝线并有结石粘连
图8 应用剪刀拆除吻合口缝线
图9 拆除缝线后,吻合口通畅
患者术后安返病房,继续监测患者血糖,麻醉清醒后,患者精神状态可,第二天复查血常规、淀粉酶,指标正常。无腹痛,无发热,嘱患者可进食,术后第4天出院。
(1)难以到达目标管道开口
首先,这是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与解剖正常的ERCP相比最特殊的是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部分术式输入袢入路较长,常规的十二指肠镜为侧视镜,进镜造成撕裂及穿孔的风险极大,而且难以到达胆肠吻合口处。其次,消化道重建术后的吻合方式多样,在内镜下往往可以同时看到多个肠腔,内镜医师需要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正确判断输入袢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内镜入路。最后,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肠腔情况复杂,部分患者肠道扭曲成角,甚至有肠粘连的情况,导致插镜困难。
(2)默契合作
因非常规内镜操作,胃镜没有抬钳器无法更好地控制导丝及器械,术中操作时,插管造影、取石等与常规内镜操作方向正好相反,导丝及器械容易脱落。内镜也容易滑出,离开胆肠吻合口,需要术者精细控制内镜及手术器械,同时需要助手默契配合操作。
(3)减少并发症发生
1. 进镜路径长、进镜相对困难,有胆肠吻合口,无须经十二指肠乳头行胆管插管,避免刺激胰管,减少胰腺炎风险。
2. 消化道重建术后,胆肠吻合口薄弱,取石及操作需小心谨慎,避免造成吻合口的撕裂及穿孔。
1. 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的胆管结石患者,我们在行ERCP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手术具体详情,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内镜的选择,操作者需要熟知各种内镜的优缺点,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等输入袢较短的术后胆胰疾病患者,建议应用胃镜联合透明帽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十二指肠镜治疗,这样既安全又便捷。
2. 对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的患者,在应用非常规ERCP治疗时,要求术者有着丰富的ERCP经验,同时要求搭台助手的默契合作,避免术中操作器械脱落及增加手术困难的不必要情况发生。
☆本栏目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胆胰内镜外科合作
☆每月一期,敬请关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