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预防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发表期刊:《循环》[Circulation,IF(2023):35.5]
通讯作者:丁小强、王春生、罗哲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该研究创新性地利用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技术,成功降低了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开辟了一条简便、经济、安全的全新路径。
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是一种通过预先给予远端组织短暂的缺血来激发人体组织器官对缺血的耐受性,从而保护远隔器官的方法。
RIPC的器官保护作用有两个时间窗口:
早期(2~4小时内发挥作用,维持时间短暂);
晚期(18~24小时后发挥作用,可维持48~72小时)。
既往大部分研究关注早期RIPC,其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确定晚期RIPC是否能减少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这项前瞻性、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涉及509例高风险AKI患者,这些患者计划进行需要体外循环的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接受RIPC(在手术前24小时,使用血压袖带在一个上臂上进行4个周期的5分钟充气5分钟放气)或安慰剂对照组,后者通过4个周期的5分钟充气至20 mmHg的压力后5分钟袖带放气来诱导。主要终点是心脏手术后7天内AKI的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住院期间的肾脏替代治疗、AKI尿生物标志物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以及到第90天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中风和全因死亡率。
共有509例患者[平均年龄,65.2±8.2岁;348名男性(68.4%)]随机分配到RIPC组(n=254)或对照组(n=255)。与对照组相比,RIPC组AKI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54名中的69名(27.2%)对比255名中的90名(35.3%);比值比,0.68(95% CI,0.47-1.00);P=0.048]。在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通过心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和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评估]、重症监护病房和医院停留时间,以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率等次要终点方面,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接受心脏手术的高风险患者中,延迟RIPC显著降低了AKI的发生率。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