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为发展中国的医学人文教育而努力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正式揭牌

2019-03-3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医学人文

2019年3月29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正式揭牌。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王启明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领头羊,希望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能够在中国医学人文发展的探索道路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北大经验。

揭牌.jpeg

  •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更名经纬

周程教授

在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教授介绍了北京医学人文学院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立于1912年,是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创立的第一所现代医学院校,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和家国情怀。

2000年,原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为北大医学的腾飞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008年4月,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学生的人才素养,强化研究生的培养,学校在公共教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使北大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步发展为国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医学人文教育科研机构。

为续写北大医学发展的新篇章,2018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正式决定,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和医学部公共教学部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周程教授表示,中国已经到了需要关注医学人文发展的关键时刻。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医务工作者辛勤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70年前不足40岁提高到了现在的平均76岁。但在人们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医生开始抱怨职业荣誉感的缺失,患者开始抱怨就医时人文关怀不足,医患关系矛盾逐渐突出。

如今,我国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们需要的不仅是高度工业化的医疗,还需要体现在医疗全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北京大学需要顺应时代需求,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充分体现北大人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作为医学人文学院的院长,周程教授表示,学院将以此次更名为契机,致力于生物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话与融合,阐释当代医学技术、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事业所面临的困难,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

  • 要研究医学人文实践中的问题,让医学人文落地

韩启德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在致辞中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揭牌,是医学回归初心的一种努力,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努力,也是进一步搞好医学教育、培养出更好医学人才的教育改革上的一种努力。

近年来,社会、学界对医学人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医学人文不仅要提倡,还要研究。如何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让医学人文能够落地?如何让医生在巨大的工作负荷之下,依然能体现出医学的人文关怀?这些是医学人文需要研究的问题。

韩启德院士对北大医学人文学院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他希望医学人文学院能够明确目标和路径,落实举措;既学习国外经验,也要根据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现状,有所创新,发挥自己的强项。希望通过学院的作用,改变整个医学教育,提高我国医学人才的素养。

  • 医学教育是“全人教育”,人文教育是医学的上层建筑

柯杨教授

在揭牌仪式之后,“全国医学人文教育论坛”正式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原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原北大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分享了她对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解。她谈道,目前的医学知识中,几乎不涵盖对人性的理解,而这又是医疗实践中所需要的,医学教育对此应有“额外”的关注。

柯杨教授介绍,一些国外的医学院校,特别是在北美的医学教育体制中,医学教育是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的,医学生经过常规本科阶段后,在心理上已经相对成熟。而中国的医学教育是从本科开始,加之本科教育前的应试教育,医学生虽已成人,却未达到应有的成熟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就需要医学教育在传授医学知识和职业技能之外,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接过来。医学是一种“全人教育”,人文教育实际上是医学的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

但医学人文教育并不是靠书本知识和说教就能够奏效的,其教育效果也很难评估;加之医学人文是医学知识和技术范畴之外的东西,容易被忽略,而我国又正处于道德重建和价值观重建的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柯杨教授认为,这些都是医学“全人教育”面临的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此外,在“全国医学人文教育论坛”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教育部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教授等多位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介绍他们对我国医学人文发展的需求与任务、挑战与机会、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还有多位专家在论坛中围绕“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医学论坛报》刘金 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